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사대문궤

협방(協防)할 병마와 투항한 외인 등에 관한 조선국왕의 회자(回咨)

31. 回咨
  • 발신자
    朝鮮國王
  • 발송일
    1595년 3월 21일(음)(萬曆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 출전
    『事大文軌』 卷12: 59a-68a / 『壬辰倭亂 史料叢書 1~8 對明外交』(국립진주박물관, 2002 영인본) 2책: 119~137쪽
31. 回咨
 
朝鮮國王,
准來咨, 該爲 欽奉聖諭 事. 云云. 等因.
 
准此. 今將原開應議處置事宜, 逐件査議開坐. 爲此, 合行回咨, 請照驗施行. 須至咨者.
 
計開
一. 預備天朝前項恊防兵馬, 本·折糧餉, 是否充盈, 取給何處, 先將的數, 査明回復.
前件照得, 小邦粮餉, 則隨其所有, 竭力供辦, 至於魚·菜·鹽醬·折色銀兩, 原非小邦所産. 古徃時大兵及留兵, 支餉糧米則用小邦大米, 折銀則上年九月內, 將各軍支銀六錢, 艱難收合, 輸到劉摠兵軍前, 隨便俵給, 而猶不能足. 以本色·魚·菜·鹽醬, 充數以支. 有天朝差官胡參將·沈經歷, 目見小邦艱窘之狀, 轉稟經略軍門, 特與蠲免. 所據折色銀兩, 其非小邦所産, 而原無辦出去處. 糧餉則査照小邦, 自經兵燹, 人民死亡田土拋荒, 如京畿·慶尙二道, 被禍尤酷, 蓬·藋滿目, 江原·咸竟二道, 非徒田土磽瘠, 禾穀不盛, 經亂之後, 一樣蕩破, 稅入全缺. 今將耕種地面, 應收稅糧數目査照, 黃海·平安二道, 只可供給往來公差, 及該留各撥官軍, 不可運到, 別處幇助. 唯忠淸·全羅二道, 除迤東地面被賊殘破者外, 其餘郡縣, 稍得完全, 而節年搬運入力殫竭, 上年耕種, 纔及徃年十分之一. 今將徃年收過稅糧總數, 不得已經費叩算査除, 則該得軍餉纔二萬石零可勾三千兵八箇月粮料, 而各該州縣有司及管運陪臣, 間有未及收合運完.
一. 投降倭衆, 與被脅朝鮮人民, 作何招撫, 作何安揷, 先議緣由回復.
前件照得, 自萬曆二十一年六月以後, 陸續招出投降倭衆, 及被脅小邦軍民. 倭衆則分送小邦西北地面, 或轉解總督軍門. 被脅軍民則發還原籍州縣, 完聚復業. 今於本賊旣退之後, 所招被脅軍民, 當查依前例發籍完住, 或分送閑曠地面, 作屯耕種, 以供軍餉, 而投降倭衆, 非如前日招出投降之比, 倘或賊退之後, 假稱投降成羣仍住. 則竊念, 本賊與小邦之人, 非其族類, 況節年搶殺讎怨已極, 如令混在一處, 必致亂階. 徃在洪武·永樂年間, 小邦釜山地面, 有徃來買賣倭戶, 至正德年間猝起作亂, 小邦沿海·熊川等處人民, 並被搶殺. 小邦發兵驅逐, 僅得寧靜. 今若聽其狡計, 仍許留住, 則是賊雖聲言撤回, 而實則猶在境內, 不如乘此威靈之遠, 被盡數勒還. 勿許一倭留住, 俾無後悔, 不勝幸甚.
一. 踏看各島浦險要, 計有幾處, 卽今有兵若干, 何官統領, 作何防守, 一面預爲料理, 先將地名及防守機宜回復.
前件照得, 慶尙左道, 有左牙兵·砲手·義勝等軍三千二百三員名, 梢水二百四十名, 有本道兵馬節度使高彦伯·水軍節度使李守一, 同本道兼忠淸道防禦使權應銖, 督同助防將鄭希玄·慶州府尹朴毅長等, 駐箚慶州·密陽等府, 長鬐縣海口等處把截. 右道, 有牙兵·砲手·義勝等軍, 三千五百九十六員名, 梢水五千六百四十八名, 有本道兵馬節度使金應瑞·水軍節度使裵楔, 同三道水軍統制使李順臣주 001
각주 001)
이순신(李舜臣)을 가리킨다.
닫기
·全羅道兵馬節度使李時彦·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李億祺, 督同本道助防將郭再祐·金海府使白士霖等, 住箚宜寧縣及巨濟洋中閑山島等處把截. 又有全羅·忠淸等道, 巡邊使李鎰, 統領弓·砲等手精銳五百員名, 巡住順天府等處, 而諸道都巡察使權慄, 領牙兵原任牧使朴宗男等, 二百九十員名, 巡住咸陽等處, 節制東西水陸將官. 而慶尙左右道如蔚山·機張·東萊·金海·熊川·巨濟等府郡縣, 及左右水軍節度使營, 釜山·多大·加德·薺浦·玉浦·永登·知世·助羅·安骨·天城·西生·西平等鎭堡, 俱係南邊險要島浦, 而自萬曆二十年四月以後, 俱被本賊攻陷, 設築城寨, 爲伊屯兵之地. 倘蒙天朝威靈, 賊衆盡數渡海, 此等緊要在處, 皆當登時據守, 而又使舟師, 橫截前洋, 與陸軍形勢相連, 以防再來, 然後庶得制其狂逞. 盖小邦前此雖設戰艦, 而尤以陸防爲重, 壬辰之變, 賊船蔽海而來, 小邦慶尙原管戰船, 數少衆寡之勢, 不能相敵, 致令登岸, 則野戰·守城, 皆失其勢. 以至於此, 其後賊兵從水路屢犯全羅道, 小邦舟師諸將李順臣等, 合數道兵船一百餘隻, 要截於閑山島, 凡前後三戰, 悉能摧破, 賊兵之死於海中者, 無慮一萬餘人. 以是賊歛縮, 不敢更從海路, 爲水陸交攻之計, 故全羅道至今保全. 盖倭雖海賊, 非不慣於水戰, 特以其船體小, 又所恃者鳥銃一技, 不載大砲·火箭等器. 小邦之船, 大於倭船數倍, 變後諸將又以意見創造龜船, 左右前後皆載天·地等號大將軍砲, 賊船之遇者, 輒皆破碎, 此其勝負已然之勢如此也. 故賊退之後, 舟船當橫截釜山前洋以防再來, 而急於陸地險要去處設築城寨, 多備火砲·器械, 且耕且守 爲十年之規, 而與天兵數千恊守, 則庶可爲也.
一. 該國各項武備, 近日有無加意振飭, 凡抽名泒餉生聚訓練, 與夫一切善後事宜, 一面預爲料理, 一面逐疑開復, 以憑親詣會同議處.
前件照得, 小邦兵農不分, 寓兵於農, 其守衛京城者, 分爲八班, 一年一上班, 其守邊者, 分爲四班, 數箇月一遆. 其在國初, 猶可以制禦外, 寇賊不敢侵突, 二百餘年矣. 昇平日久, 人心觧弛, 軍政廢墜, 猝遇勍寇, 不能抵敵, 邊城一破, 內外震動, 人皆荷擔奔走, 土崩瓦解. 故旬月之間, 賊至京城而莫禦, 雖由人謀不臧, 亦時勢使然也. 今於破滅之餘, 懲創徃事, 圖毖後患, 則必使兵則爲兵而日事操練, 農則爲農而以備蓄積, 然後生聚與訓練始可言也. 小邦壤地褊小, 財賦所出, 只有慶尙·全羅二道爲最, 其次則忠淸道而已. 常時經費及軍餉, 皆倚於此. 壬辰之變, 慶尙道最被賊禍, 而其餘諸道, 一樣蕩破. 加以賊退之後, 艱難拮据, 供給天兵, 今已三年於此矣. 雖有全羅數十餘邑, 梢免兵禍, 而調度徵發之餘, 人力殫竭, 流亡殆盡, 餓莩滿野, 數千里內, 萑莽極目. 公私罄竭, 更無措辦粮餉之路. 故今之所患者, 無食爲急而無兵次之. 若有食則數萬軍兵, 猶可召募也. 夫有食然後有兵, 有兵然後可以操練, 操練然後可以禦敵. 今旣無食則雖有善策, 將安所施. 此小邦之所以日夜皇皇不知所出者也. 今天朝曲念小邦之勢, 以准封一事, 羈縻倭賊, 約束渡海. 此計若行小邦境內, 孑遺之民, 得於今年梢事耕種, 以備數萬軍一二年之食, 則庶幾憑藉寵靈, 以圖後日之效, 不敢怠慢. 所患者賊又持久不退, 蹉過耕農之節, 則本年農事已可知矣. 此小邦所以無以爲計, 從前以請粮之事, 陳瀆天朝者也. 所有各項武備, 小邦從前只習弓矢之技, 與倭奴鳥銃長短不能相及. 至於槍刀之技, 皆出其下, 所以屢戰皆敗. 今於京城及各道已設敎練之場, 收集原獲賊陣鳥銃, 及小邦匠役新爲打造者, 日夜訓習, 徃徃頗有成才, 而堪可登陣. 只緣軍食匱竭, 不得多聚軍丁, 故見在操練軍數, 京城則弓砲等手, 總計一千三百餘名, 其餘各道雖多寡不等, 而該有原募操練人數. 夫賊兵迫在門庭, 有然眉之急, 軍士操練之事, 草草如此, 萬一更爲衝突, 則將束手待亡而已. 乘此海路·風便之時, 急發山東粮餉數萬餘石, 轉到都城以救涸轍之急, 然後一切善後事宜, 皆可料理也. 且倭賊本以通路上國爲名, 小邦拒而不受, 故受侮至此. 今准遼東都司咨, 有倭使謝恩者, 由對馬島候旨之語. 若此則小邦之禍猶在, 而後日之患, 將有大於今日, 亦非天朝逆折奸萌以固藩籬之意也. 倭情狡詐, 萬端因事起釁, 乃其常態. 小邦以如此殘破之勢, 又爲倭使徃來之路, 一遭謝恩, 猶爲不可其後托稱貢獻, 而繼來無已, 則將何以待之. 容之則招禍, 不許則積怨, 其爲可虞之勢, 不但如前日禍而已. 且小邦接連遼·薊, 中間以鴨綠爲限, 只是一衣帶水耳. 若使倭奴通路於小邦, 則非但小邦之不幸, 恐非上國之長策也. 徃日總督顧題本, 雖許倭通貢, 定爲十年之限, 而路由寧波府. 小邦之人, 非敢自占便利言也. 揆之事勢, 實爲如此, 此乃機關所係善後事宜, 恐無有大於此者.
一. 中國徃來差遣員役, 有無指稱騷擾, 見今或尙有留駐爲害地方者, 査明密報以憑臨時挐處.
前件照得, 自大兵撤回之後, 或有落後官軍及客商人等, 賫執上司票帖, 或稱公差員役, 或稱捕捉逃兵, 於京城及沿路地面, 需索酒食, 濫騎站馬, 而節蒙經略軍門及總兵劉掛榜禁約, 此弊少革. 近又無籍棍徒及客商·鋪戶假稱公幹, 經過地方, 各將州縣驛站官吏·牌夫人等, 非理鎻打, 逼要紬布等物, 以爲面皮. 甚至擅入民戶, 搶拐頭畜嗊劫, 行路掠取裝帶, 緣這人等係是上國軍民, 雖被擾害小邦, 理難査明拿處. 煩乞貴司, 特加矜憫, 就將前項事情, 申飭各該公差員役及徃來人等, 一槩鈐束, 毋令尋事勒要擾害地方, 不勝幸甚.
一. 該國沿途公館衙門, 煩爲量行修整潔固, 以便經臨駐宿.
前件照得, 小邦自義州起至京城, 止一千餘里內. 自義州至平壤, 自忠淸至全羅, 沿途公館, 粗得完全, 而其餘州縣站驛, 並被倭賊焚燒, 無一留存. 爲緣小邦民力殫竭, 不得逐一盖造, 只今該管地方, 打造窩鋪, 以待徃來公差員役, 及遆撥官軍而已. 今依咨內事理, 卽令沿路州縣等官司, 將各該公館衙門, 修整潔固, 被賊焚燒者, 量發民丁, 隨便盖造. 但恐時月之間, 未及完了, 以致有妨住宿, 以獲譴責是慮.
 
右咨欽差分守山東布政使司.
 
萬曆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 각주 001)
    이순신(李舜臣)을 가리킨다. 바로가기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협방(協防)할 병마와 투항한 외인 등에 관한 조선국왕의 회자(回咨) 자료번호 : sdmg.d_0003_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