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중국정사동이전

부여(夫餘)의 문화와 제도

夫餘 주 001
교감주 001)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缺, 소희본·백납본 「夫餘傳」. 이하 표제는 생략.
닫기
, 在長城之北, 去玄菟千里주 002
교감주 002)
〔原註〕 沈欽韓曰, 一統志, 奉天府 開原縣, 扶餘國地. 丁謙曰, 夫餘部地, 在今古林以西, 凡長春府 雙城·五常·賓州諸廳, 及伯都· 訥阿·勒楚克等城皆是. 新唐書 渤海傳, 以扶餘故地, 爲扶餘府. 遼史, 太祖, 平渤海, 次扶餘府, 有黃龍見城上, 更名黃龍府. 金史, 太祖, 克黃龍, 改濟州 利涉軍. 弼按滿洲源流考, 作隆州 利涉軍. 貞祐初, 爲隆安府, 卽今吉林 農安縣地. 遼志, 通州, 本扶餘王城, 是也. 又曰, 史記 蒙恬傳, 秦築長城, 起臨洮, 至遼東. 知今奉天北境之柳條邊, 皆秦長成故址. 夫餘國, 在今吉林 長春府地, 正古長城北也.
닫기
, 南與高句麗, 東與挹婁, 西與鮮卑주 003
교감주 003)
〔原註〕 丁謙曰, 南之高句麗, 內古高句麗, 非西漢之末, 新立於朝鮮北境之高句麗也. 古高句麗, 卽在玄菟郡內, 見漢地理志, 及水經注.
닫기
, 北有弱水 주 004
교감주 004)
〔原註〕 沈欽韓曰, 通典, 營州 柳城縣東南, 有饒樂水, 卽弱水也. 丁謙曰, 弱水, 今稱哈湯. 東三省, 樹木叢雜處曰烏稽. 烏稽之地, 必有哈湯, 蓋落葉層績, 雨水釀之, 遂爲極深之泥淖, 人行輒陷, 萬無生理, 故曰弱水, 非別有一河名弱水也. 其著名者, 有紅眼吟湯. 黑龍江外紀, 齊齊哈爾東北山中, 隔紅眼哈丹, 人不敢過, 齊齊哈爾爲黑龍江省城, 其東北, 正夫餘北境, 傳中弱手, 指此. 弼按通典, 營州 柳城縣, 在今奉天 錦西廳, 見吳廷燮 東三省沿革表. 沈云, 弱水在此, 與地望不合, 丁說近是.
닫기
, 方可二千里주 005
교감주 005)
〔原註〕 范書 東夷傳, 作地方二千里, 本濊地也.
닫기
. 戶八萬.
其民土著, 有宮室·倉庫·牢獄. 多山陵·廣澤, 於東夷之域最平敞. 土地宜五穀, 不生五果. 其人麤大, 性彊勇謹厚, 不寇鈔. 國有君王, 皆以六畜名官. 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주 006
교감주 006)
〔原註〕 范書, 無豬加二字. 滿洲源流考 御製夫餘國傳訂訛云, 魏志 夫餘傳, 以六畜名官, 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 諸加, 別主四出道, 有敵, 諸加自戰, 下戶擔糧飮食之. 信如其言, 則所謂加者, 何所取義乎. 史稱, 夫餘善養牲, 則畜牧必蕃盛, 當各有官以主之, 猶今蒙古, 謂典羊之官曰和尼齊, 和尼者, 羊也. 典馬者曰摩哩齊, 摩哩者, 馬也. 典駝者曰特黙齊, 特黙者, 駝也. 皆因所牧之物, 以名其職, 特百官中之一二. 誌夫餘者, 必當時有知夫餘語之人, 譯其司馬·司牛者, 爲馬家·牛家, 遂訛爲馬加·牛加, 正如周禮之有羊人·犬人, 漢之有狗監耳. 若必以六畜名官, 寓詳貶, 則郯子所對少皥氏, 鳥名官爲鳥師, 而鳥名又何以稱乎. 史旣訛家爲加, 又求其說而不得, 乃强爲之辭. 總由晉·宋間, 人與外域道里遼阻, 於一切音譯, 素所不通率憑耳, 食爲傅會, 甚至借惡詞醜字, 以曲肆其詆毁之私耳.
닫기
·犬주 007
교감주 007)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犬」, 소희본·백납본 「大」.
닫기
使·犬주 008
교감주 008)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 「犬」, 소희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大」.
닫기
使者주 009
교감주 009)
〔原註〕 宋本, 犬皆作大. 官本, 下犬字, 作大. 何焯曰, 犬使二字, 疑衍. 姚範曰, 犬使, 疑作大使, 後言共立麻余牛加兄子, 爲大使也.
닫기
·使者. 邑落有豪民, 名주 010
교감주 010)
소희본·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名」, 급고각본 「民」.
닫기
下戶皆爲奴僕주 011
교감주 011)
〔原註〕 宋本·元本·馮本·官本, 下民字作名.
닫기
. 諸加別主四出道, 大者主數千家, 小者數百家주 012
교감주 012)
〔原註〕 范書, 無犬使以下數語, 但云, 其邑落皆主屬諸加.
닫기
. 食飮皆用俎豆, 會同拜爵洗爵, 揖讓升降. 以殷正月祭天주 013
교감주 013)
〔原註〕 范書, 作臘月. 何焯曰, 用殷正月, 衣尙白, 猶箕子遺敎也.
닫기
, 國中大會, 連日飮食歌舞, 名曰, 迎鼓주 014
교감주 014)
〔原註〕 沈欽韓曰, 天中記, 謝承書云, 東夷·三韓俗, 以臘日家家祭祀, 俗云臘敲鳴春草生也. 㓝楚歲時記, 十二月八日, 爲臘日.
닫기
. 於是時斷刑獄, 解囚徒. 在國衣尙白, 白布大袂, 袍·袴주 015
교감주 015)
〔原註〕 官本, 袴作褲.
닫기
, 履革鞜. 出國則尙繒繡錦罽주 016
교감주 016)
〔原註〕 宋本, 罽作罽.
닫기
, 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주 017
교감주 017)
〔原註〕 官本, 狖, 作狖. 解見後.
닫기
, 以金銀飾帽주 018
교감주 018)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帽」, 급고각본 「冒」.
〔原註〕 宋本, 冒, 作帽.
닫기
. 譯人傳辭, 皆跪, 手據地竊語. 用刑嚴急, 殺人者死, 沒其家人爲奴婢. 竊盜一責十二. 男女淫주 019
교감주 019)
〔原註〕 朱邦衡曰, 女疑作子.
닫기
, 婦人妬주 020
교감주 020)
〔原註〕 范書, 無此三字. 宋本, 妒作妬, 下同.
닫기
, 皆殺之. 尤憎妬주 021
교감주 021)
〔原註〕 范書, 作尤治惡妒婦. 通志, 作尤憎妒婦, 則妬下當有婦字. 元本·監本, 憎, 作增, 誤.
닫기
, 已殺, 尸之國南山上주 022
교감주 022)
〔原註〕 范書, 作旣殺復尸於山上. 沈欽韓曰, 北史, 豆莫婁國, 在勿吉北千里, 舊北夫餘也. 俗尤惡妒者, 殺之, 尸於國南山上, 至腐, 女家輸牛馬, 及與之.
닫기
, 至腐爛. 女家欲得, 輸牛馬乃與之. 兄死妻嫂, 與匈奴同俗. 其國善養牲. 出名馬·赤玉·貂狖·美珠주 023
교감주 023)
〔原註〕 范書, 作出名馬赤玉貂豽. 章懷注, 豽, 似豹, 無前足, 音奴八反. 洪頤煊曰, 釋獸, 貀無前足. 釋文, 字本作豽, 字林云, 獸無前足, 似虎而黑. 此, 貂豽連稱, 當言其皮可爲裘者, 非豽獸也. 說文, 狖, 鼠屬, 善旋, 從豸穴聲. 箓文作豽, 與豽字相類, 而譌注誤證. 沈家本曰, 說文無狖狖二文. 豸部, 貁, 鼠屬, 段·桂並云, 从穴散之穴, 从穴者誤. 玉篇, 狖, 黑猿. 狖, 猨屬. 尋繹此傳, 狖與貂, 並言, 上文亦言大人加狐貍狖白黑貂之裘, 若猨屬之狖, 未聞有以其皮爲衣者. 後漢書 班固傳注·文選 西都賦注, 並引倉頡篇云, 貁, 似貍, 據此, 則貁, 貍屬, 非猨狖之狖也. 沈說極詳, 文繁不錄. 黃山曰, 章懷, 以豽爲貀, 誠屬誤注. 漢律, 能捕豺貀, 購百錢. 貀非奇獸, 不必重於海外也. 洪以爲, 是貁字, 而引許書鼠屬以明之. 以貂赤鼠屬, 取從其類. 據魏志, 則本作貂貁, 又曰, 貁, 白黑貂. 貁, 猿類, 楚辭, 九歌, 猿啾啾兮, 狖夜鳴, 是也, 狖, 一作蜼, 从蟲. 如說文猿之作蝯. 然說文無狖蜼二字. 段玉裁以爲, 卽貁字鼠屬善旋, 當改云禺屬善倒縣, 以蝯固禺屬. 又謂字當从冗散之冗, 不从穴. 以鼠部有, 後多譌从穴, 而讀同鼬, 故定貁亦譌字. 此不盡然. 蓋貁, 訓鼠屬, 誠爲禺屬之偶誤. 善旋, 卽蜼能倒縣之義, 本非有誤. 自從冗, 貁自从穴, 均不必改也. [今魏志, 貁從穴, 仍卽穴字. 通志文, 依魏志, 而字从穴. 蓋轉寫之失.] 貁, 色本蒼黃, 而夫餘所産, 毛有白處, 可俱爲裘, 故足珍, 而與貂並言之, 非以同爲鼠屬也.
닫기
. 珠大者如酸棗주 024
교감주 024)
〔原註〕 沈欽韓曰, 東夷考略, 長白山, 在開原城東南四百里, 其巓有潭, 流水下, 成湖陂. 湖中, 出東珠, 貴者, 且千金.
닫기
. 以弓· 矢·刀·矛爲兵, 家家自有鎧仗. 國之耆老自說古之亡人주 025
교감주 025)
〔原註〕 劉家立曰, 東明, 自槖離國, 逃至夫餘, 爲主, 姑曰亡人.
닫기
. 作城柵皆員주 026
교감주 026)
〔原註〕 范書, 作以員柵爲城.
닫기
, 有似牢獄. 行道晝夜無老幼皆歌, 通日聲不絶. 有軍事亦祭天, 殺牛觀蹄以占吉凶. 蹄解者爲凶, 合者爲吉. 有敵, 諸加自戰, 下戶俱擔糧飮食之. 其死, 夏月皆用冰주 027
교감주 027)
소흥본·무영전본·급고각본 「冰」, 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백납본 「氷」.
닫기
. 殺人徇葬, 多者百數. 厚葬주 028
교감주 028)
〔原註〕 官本, 徇, 作殉, 范書同.
닫기
, 有槨無棺주 029
교감주 029)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백납본 「有槨無棺」, 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有棺無槨」.
〔原註〕 范書, 作有槨無棺.
닫기
.
魏略曰: 「其俗停喪五月, 以久爲榮. 其祭亡者, 有生有熟. 喪主不欲速而他人彊之, 常諍引以此爲節. 其居喪, 男女皆純白, 婦人着布面衣주 030
교감주 030)
〔原註〕 或曰面衣, 如俗白兜之類.
닫기
, 去環珮주 031
교감주 031)
〔原註〕 御覽七百八十, 引作婦人着布衣而去環珮.
닫기
, 大體與中國相倣주 032
교감주 032)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백납본 「倣」, 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彷」, 소희본 판독 불가.
닫기
彿也주 033
교감주 033)
〔原註〕 宋本·馮本, 彷, 作(彳+放).
닫기
.」
夫餘本屬玄菟. 漢末, 公孫度雄張海東, 威服外夷, 夫餘王尉仇台更屬遼東. 時句麗·鮮卑彊, 度以夫餘在二虜之間, 妻以宗女. 尉仇台주 034
교감주 034)
〔原註〕 范書, 建武中, 東夷諸國, 皆來獻見. 二十五年, 夫餘國遣使奉貢, 光武厚答報之, 於是, 使命歲通, 至安帝永初五年, 夫餘王始將步騎七八千人, 寇鈔樂浪. 後復歸附. 永寧元年, 遣嗣子尉仇台, 詣闕貢獻. 順帝永和元年, 其王來朝京師. 桓帝延熹四年, 遣使朝貢. 永康元年, 王夫台將二萬餘人, 寇玄菟, 太守公孫域擊破之. 靈帝熹平三年, 復貢獻. 夫餘本屬玄菟, 獻帝時, 其王求屬遼東云.
닫기
, 簡位居주 035
교감주 035)
〔原註〕 太平寰宇記卷二百七十四, 作至孫位居嗣立.
닫기
. 無適子, 有蘖子麻余. 位居死주 036
교감주 036)
〔原註〕 姚範曰, 簡位居立位居死七字, 疑衍.
닫기
, 諸加共立麻餘. 牛加兄子名位居, 爲大使, 輕財善施, 國人附之, 歲歲遣使詣京都貢獻. 正始中, 幽州刺史毌丘儉 주 037
교감주 037)
소흥본·남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毋丘儉」, 소희본·촉각소자본·급고각본 「毌丘儉」. 이하 인명 「毌丘儉」으로 교감.
닫기
討句麗, 遣玄菟太守王頎夫餘, 位居遣犬주 038
교감주 038)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犬」, 소희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大」.
닫기
加郊迎, 供軍糧. 季父牛加有二心, 位居殺季父父子, 籍沒財物, 遣使簿주 039
교감주 039)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급고각본·백납본 「簿」, 남감본·무영전본 「薄」.
닫기
斂送官주 040
교감주 040)
〔原註〕 馮本·官本, 簿, 作薄.
닫기
. 舊夫餘俗, 水旱不調, 五穀不熟, 輒歸咎於王, 或言當易, 或言當殺. 麻余死, 其子依慮年六歲, 立以爲王. 漢時, 夫餘王葬用玉匣, 常豫以付玄菟郡, 王死則迎取以葬. 公孫淵伏誅, 玄菟庫猶有玉匣一具. 今夫餘庫有玉璧·珪·瓚數代之物, 傳世以爲寶, 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
魏略曰: 「其國殷富, 自先世以來, 未嘗破壞.」
其印文言濊王之印, 國有故城名濊城, 蓋本濊貊之地주 041
교감주 041)
〔原註〕 晉書, 夫餘, 在玄菟北千餘里. 其王印文稱, 穢王之印. 國中, 有古濊城. 魏書, 豆莫婁國, 在勿吉國北千里, 去洛六千里, 舊北夫餘也. 在室韋之東, 或言本濊地.
닫기
, 而夫餘王其中, 自謂亡人, 抑有似也주 042
교감주 042)
〔原註〕 何焯曰, 似當作以.
닫기
.
魏略曰: 「舊志又言, 昔北方有槀주 043
교감주 043)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槀」, 소희본·백납본 「高」.
닫기
離之國者주 044
교감주 044)
〔原註〕 豪, 宋本作高. 元本·馮本作槀, 范書作索, 章懷注, 索, 或作槖, 音度洛反. 御覽, 作䯧.
닫기
. 其王者侍婢有身, 王欲殺之. 婢云: 「有氣如雞子來下, 我故有身.」 後生子, 王捐之於溷中, 豬以喙噓之, 徙置주 045
교감주 045)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置」, 남감본·급고각본 「至」.
닫기
馬閑주 046
교감주 046)
〔原註〕 閑, 范書作蘭, 章懷注蘭, 卽欄也.
닫기
, 馬以氣噓之, 不死. 王疑以爲天子也주 047
교감주 047)
〔原註〕 御覽, 子, 作生.
닫기
, 乃令其母收畜之, 名曰, 東明, 常令牧馬. 東明善射, 王恐奪其國也, 欲殺之. 東明走, 南至施掩水주 048
교감주 048)
〔原註〕 范書, 作南至掩淲水. 章懷注, 今高麗中, 有蓋斯水. 疑此水是也. 惠棟曰, 北史, 作掩滯水, 沈欽韓曰, 隋 百濟傳, 作掩水. 此乃前志西蓋馬之馬訾水, 今鴨淥江也. 丁謙曰, 施掩水, 後漢書作掩淲水, 疑刊刻倒誤. 梁書作掩滯水, 當卽水經注馬訾水, 新唐書, 馬訾水, 出靺鞨長白山, 色若鴨淥, 號鴨淥江. 夫餘國, 最平敞, 與今松花江左右情形, 甚合.
닫기
, 以弓擊水, 魚鼈浮爲橋, 東明得度, 魚鼈乃解散, 追兵不得渡. 東明因都王夫餘之地주 049
교감주 049)
〔原註〕 范書 東夷傳, 初, 北夷 索離國王出行, 其侍兒, 於後姙身, 王還, 欲殺之. 侍兒曰, 前見天上有氣, 大如雞子, 來降我, 因以有身. 王囚之, 後遂生男. 王令置於豕牢, 豕以口氣噓地, 不死. 復徏馬蘭, 馬亦如之. 王以爲神, 乃聽母收養, 名曰東明. 東明, 長而善射. 王忌其猛, 復欲殺之. 東明奔走, 南至掩淲水, 以弓擊水, 魚鼈皆聚, 浮水上. 東明乘之得度, 因至夫餘, 而王之焉. 隋書, 夫餘王, 嘗得河伯女, 閉於室內, 爲日光隨而照之, 感而遂孕, 生一大卵. 有一男子, 破㲉而出, 名曰朱蒙. 夫餘之臣, 咸請殺之. 其母以告朱蒙, 朱蒙東南走, 遇一大水, 朱蒙曰, 我是河伯外孫, 日之子也. 今有難, 而追兵且及, 如何得渡. 於是, 魚鼈績而成橋, 朱蒙遂渡. 朱蒙建國, 號高句麗. 又云, 百濟之先, 出自高麗. 其王, 有侍婢, 生東明, 及長, 王忌之. 東明懼, 逃至淹水, 夫餘人共奉之. 東明之後, 有仇台者, 篤於仁信, 始立其國於帶方故地, 漢, 遼東太守公孫度, 以女妻之, 摲以昌盛, 爲强國, 初以百家濟海, 因號百濟. 北史, 朱蒙者, 其俗言善射也. 夫餘王, 狩於田, 以朱蒙善射, 給一矢, 殪獸甚多, 夫餘之臣, 謀殺之. 朱蒙, 乃與焉違等二人走, 至紇升骨城, 居焉, 號曰高句麗. 滿洲源流考云, 高麗, 出自夫餘, 夫餘, 出自索離. 索, 讀如槖, 故又轉爲槖, 與高麗, 實二國也. 夫餘在高麗北, 槖離又在夫餘北, 故東明南走, 而至夫餘, 朱蒙亦南走, 而至高麗. 其事, 彷佛相同, 或傳聞之有一誤. 隋書謂, 夫餘王尉仇台, 始立國於帶方, 自後遂稱百濟. 後魏時, 百濟所上書亦云, 先與高麗, 源出夫餘, 自晉以後, 百濟王之姓名, 有夫餘腆·夫餘豊·夫餘隆, 蓋直以夫餘爲姓矣. 丁謙曰, 北方有槀離國, 一段實紀, 朝鮮 高句麗開國之事, 自裵松之誤採魏略舊文, 繫於夫餘傳末, 而范蔚宗遽纂入正傳, 誤而又誤矣. 然其所以致誤, 由不知至夫餘而王之夫餘, 乃城名, 非國名也. 攷夫餘, 在漢北境, 至於弱水, 安得復有槀離國在於其北, 況槀離, 卽高句麗合音, 傳首明言, 南與高句麗接, 何得又指爲北夷. 今査東國通鑑, [朝鮮史·東瀋紀要及新出好大王碑所載略同]言太祖朱蒙[卽傳中東明], 避害南行, 度掩淲水, 至卒本夫餘 沸流川上都焉, 國號高句麗. 按, 沸流, 國名. 卒本川, 在其境內, 故亦稱沸流川. 卒本夫餘, 猶言卒本川上之扶餘城, 與北方扶餘國, 毫不相涉. 此城遺址, 卽今朝鮮 平安道 成川郡中. 此段事, 須刪去, 移入後文高句麗傳, 方合.
닫기
」.

  • 교감주 001)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缺, 소희본·백납본 「夫餘傳」. 이하 표제는 생략. 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2)
    〔原註〕 沈欽韓曰, 一統志, 奉天府 開原縣, 扶餘國地. 丁謙曰, 夫餘部地, 在今古林以西, 凡長春府 雙城·五常·賓州諸廳, 及伯都· 訥阿·勒楚克等城皆是. 新唐書 渤海傳, 以扶餘故地, 爲扶餘府. 遼史, 太祖, 平渤海, 次扶餘府, 有黃龍見城上, 更名黃龍府. 金史, 太祖, 克黃龍, 改濟州 利涉軍. 弼按滿洲源流考, 作隆州 利涉軍. 貞祐初, 爲隆安府, 卽今吉林 農安縣地. 遼志, 通州, 本扶餘王城, 是也. 又曰, 史記 蒙恬傳, 秦築長城, 起臨洮, 至遼東. 知今奉天北境之柳條邊, 皆秦長成故址. 夫餘國, 在今吉林 長春府地, 正古長城北也.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3)
    〔原註〕 丁謙曰, 南之高句麗, 內古高句麗, 非西漢之末, 新立於朝鮮北境之高句麗也. 古高句麗, 卽在玄菟郡內, 見漢地理志, 及水經注.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4)
    〔原註〕 沈欽韓曰, 通典, 營州 柳城縣東南, 有饒樂水, 卽弱水也. 丁謙曰, 弱水, 今稱哈湯. 東三省, 樹木叢雜處曰烏稽. 烏稽之地, 必有哈湯, 蓋落葉層績, 雨水釀之, 遂爲極深之泥淖, 人行輒陷, 萬無生理, 故曰弱水, 非別有一河名弱水也. 其著名者, 有紅眼吟湯. 黑龍江外紀, 齊齊哈爾東北山中, 隔紅眼哈丹, 人不敢過, 齊齊哈爾爲黑龍江省城, 其東北, 正夫餘北境, 傳中弱手, 指此. 弼按通典, 營州 柳城縣, 在今奉天 錦西廳, 見吳廷燮 東三省沿革表. 沈云, 弱水在此, 與地望不合, 丁說近是.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5)
    〔原註〕 范書 東夷傳, 作地方二千里, 本濊地也.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6)
    〔原註〕 范書, 無豬加二字. 滿洲源流考 御製夫餘國傳訂訛云, 魏志 夫餘傳, 以六畜名官, 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 諸加, 別主四出道, 有敵, 諸加自戰, 下戶擔糧飮食之. 信如其言, 則所謂加者, 何所取義乎. 史稱, 夫餘善養牲, 則畜牧必蕃盛, 當各有官以主之, 猶今蒙古, 謂典羊之官曰和尼齊, 和尼者, 羊也. 典馬者曰摩哩齊, 摩哩者, 馬也. 典駝者曰特黙齊, 特黙者, 駝也. 皆因所牧之物, 以名其職, 特百官中之一二. 誌夫餘者, 必當時有知夫餘語之人, 譯其司馬·司牛者, 爲馬家·牛家, 遂訛爲馬加·牛加, 正如周禮之有羊人·犬人, 漢之有狗監耳. 若必以六畜名官, 寓詳貶, 則郯子所對少皥氏, 鳥名官爲鳥師, 而鳥名又何以稱乎. 史旣訛家爲加, 又求其說而不得, 乃强爲之辭. 總由晉·宋間, 人與外域道里遼阻, 於一切音譯, 素所不通率憑耳, 食爲傅會, 甚至借惡詞醜字, 以曲肆其詆毁之私耳.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7)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犬」, 소희본·백납본 「大」.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8)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 「犬」, 소희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大」.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09)
    〔原註〕 宋本, 犬皆作大. 官本, 下犬字, 作大. 何焯曰, 犬使二字, 疑衍. 姚範曰, 犬使, 疑作大使, 後言共立麻余牛加兄子, 爲大使也.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0)
    소희본·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名」, 급고각본 「民」.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1)
    〔原註〕 宋本·元本·馮本·官本, 下民字作名.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2)
    〔原註〕 范書, 無犬使以下數語, 但云, 其邑落皆主屬諸加.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3)
    〔原註〕 范書, 作臘月. 何焯曰, 用殷正月, 衣尙白, 猶箕子遺敎也.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4)
    〔原註〕 沈欽韓曰, 天中記, 謝承書云, 東夷·三韓俗, 以臘日家家祭祀, 俗云臘敲鳴春草生也. 㓝楚歲時記, 十二月八日, 爲臘日.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5)
    〔原註〕 官本, 袴作褲.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6)
    〔原註〕 宋本, 罽作罽.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7)
    〔原註〕 官本, 狖, 作狖. 解見後.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8)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帽」, 급고각본 「冒」.
    〔原註〕 宋本, 冒, 作帽.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19)
    〔原註〕 朱邦衡曰, 女疑作子.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0)
    〔原註〕 范書, 無此三字. 宋本, 妒作妬, 下同.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1)
    〔原註〕 范書, 作尤治惡妒婦. 通志, 作尤憎妒婦, 則妬下當有婦字. 元本·監本, 憎, 作增, 誤.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2)
    〔原註〕 范書, 作旣殺復尸於山上. 沈欽韓曰, 北史, 豆莫婁國, 在勿吉北千里, 舊北夫餘也. 俗尤惡妒者, 殺之, 尸於國南山上, 至腐, 女家輸牛馬, 及與之.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3)
    〔原註〕 范書, 作出名馬赤玉貂豽. 章懷注, 豽, 似豹, 無前足, 音奴八反. 洪頤煊曰, 釋獸, 貀無前足. 釋文, 字本作豽, 字林云, 獸無前足, 似虎而黑. 此, 貂豽連稱, 當言其皮可爲裘者, 非豽獸也. 說文, 狖, 鼠屬, 善旋, 從豸穴聲. 箓文作豽, 與豽字相類, 而譌注誤證. 沈家本曰, 說文無狖狖二文. 豸部, 貁, 鼠屬, 段·桂並云, 从穴散之穴, 从穴者誤. 玉篇, 狖, 黑猿. 狖, 猨屬. 尋繹此傳, 狖與貂, 並言, 上文亦言大人加狐貍狖白黑貂之裘, 若猨屬之狖, 未聞有以其皮爲衣者. 後漢書 班固傳注·文選 西都賦注, 並引倉頡篇云, 貁, 似貍, 據此, 則貁, 貍屬, 非猨狖之狖也. 沈說極詳, 文繁不錄. 黃山曰, 章懷, 以豽爲貀, 誠屬誤注. 漢律, 能捕豺貀, 購百錢. 貀非奇獸, 不必重於海外也. 洪以爲, 是貁字, 而引許書鼠屬以明之. 以貂赤鼠屬, 取從其類. 據魏志, 則本作貂貁, 又曰, 貁, 白黑貂. 貁, 猿類, 楚辭, 九歌, 猿啾啾兮, 狖夜鳴, 是也, 狖, 一作蜼, 从蟲. 如說文猿之作蝯. 然說文無狖蜼二字. 段玉裁以爲, 卽貁字鼠屬善旋, 當改云禺屬善倒縣, 以蝯固禺屬. 又謂字當从冗散之冗, 不从穴. 以鼠部有, 後多譌从穴, 而讀同鼬, 故定貁亦譌字. 此不盡然. 蓋貁, 訓鼠屬, 誠爲禺屬之偶誤. 善旋, 卽蜼能倒縣之義, 本非有誤. 自從冗, 貁自从穴, 均不必改也. [今魏志, 貁從穴, 仍卽穴字. 通志文, 依魏志, 而字从穴. 蓋轉寫之失.] 貁, 色本蒼黃, 而夫餘所産, 毛有白處, 可俱爲裘, 故足珍, 而與貂並言之, 非以同爲鼠屬也.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4)
    〔原註〕 沈欽韓曰, 東夷考略, 長白山, 在開原城東南四百里, 其巓有潭, 流水下, 成湖陂. 湖中, 出東珠, 貴者, 且千金.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5)
    〔原註〕 劉家立曰, 東明, 自槖離國, 逃至夫餘, 爲主, 姑曰亡人.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6)
    〔原註〕 范書, 作以員柵爲城.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7)
    소흥본·무영전본·급고각본 「冰」, 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백납본 「氷」.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8)
    〔原註〕 官本, 徇, 作殉, 范書同.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29)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백납본 「有槨無棺」, 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有棺無槨」.
    〔原註〕 范書, 作有槨無棺.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0)
    〔原註〕 或曰面衣, 如俗白兜之類.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1)
    〔原註〕 御覽七百八十, 引作婦人着布衣而去環珮.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2)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백납본 「倣」, 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彷」, 소희본 판독 불가.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3)
    〔原註〕 宋本·馮本, 彷, 作(彳+放).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4)
    〔原註〕 范書, 建武中, 東夷諸國, 皆來獻見. 二十五年, 夫餘國遣使奉貢, 光武厚答報之, 於是, 使命歲通, 至安帝永初五年, 夫餘王始將步騎七八千人, 寇鈔樂浪. 後復歸附. 永寧元年, 遣嗣子尉仇台, 詣闕貢獻. 順帝永和元年, 其王來朝京師. 桓帝延熹四年, 遣使朝貢. 永康元年, 王夫台將二萬餘人, 寇玄菟, 太守公孫域擊破之. 靈帝熹平三年, 復貢獻. 夫餘本屬玄菟, 獻帝時, 其王求屬遼東云.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5)
    〔原註〕 太平寰宇記卷二百七十四, 作至孫位居嗣立.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6)
    〔原註〕 姚範曰, 簡位居立位居死七字, 疑衍.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7)
    소흥본·남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毋丘儉」, 소희본·촉각소자본·급고각본 「毌丘儉」. 이하 인명 「毌丘儉」으로 교감.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8)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犬」, 소희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大」.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39)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급고각본·백납본 「簿」, 남감본·무영전본 「薄」.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0)
    〔原註〕 馮本·官本, 簿, 作薄.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1)
    〔原註〕 晉書, 夫餘, 在玄菟北千餘里. 其王印文稱, 穢王之印. 國中, 有古濊城. 魏書, 豆莫婁國, 在勿吉國北千里, 去洛六千里, 舊北夫餘也. 在室韋之東, 或言本濊地.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2)
    〔原註〕 何焯曰, 似當作以.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3)
    소흥본·촉각소자본·남감본·급고각본·무영전본 「槀」, 소희본·백납본 「高」.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4)
    〔原註〕 豪, 宋本作高. 元本·馮本作槀, 范書作索, 章懷注, 索, 或作槖, 音度洛反. 御覽, 作䯧.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5)
    소흥본·소희본·촉각소자본·무영전본·백납본 「置」, 남감본·급고각본 「至」.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6)
    〔原註〕 閑, 范書作蘭, 章懷注蘭, 卽欄也.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7)
    〔原註〕 御覽, 子, 作生.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8)
    〔原註〕 范書, 作南至掩淲水. 章懷注, 今高麗中, 有蓋斯水. 疑此水是也. 惠棟曰, 北史, 作掩滯水, 沈欽韓曰, 隋 百濟傳, 作掩水. 此乃前志西蓋馬之馬訾水, 今鴨淥江也. 丁謙曰, 施掩水, 後漢書作掩淲水, 疑刊刻倒誤. 梁書作掩滯水, 當卽水經注馬訾水, 新唐書, 馬訾水, 出靺鞨長白山, 色若鴨淥, 號鴨淥江. 夫餘國, 最平敞, 與今松花江左右情形, 甚合.바로가기
  • 교감주 049)
    〔原註〕 范書 東夷傳, 初, 北夷 索離國王出行, 其侍兒, 於後姙身, 王還, 欲殺之. 侍兒曰, 前見天上有氣, 大如雞子, 來降我, 因以有身. 王囚之, 後遂生男. 王令置於豕牢, 豕以口氣噓地, 不死. 復徏馬蘭, 馬亦如之. 王以爲神, 乃聽母收養, 名曰東明. 東明, 長而善射. 王忌其猛, 復欲殺之. 東明奔走, 南至掩淲水, 以弓擊水, 魚鼈皆聚, 浮水上. 東明乘之得度, 因至夫餘, 而王之焉. 隋書, 夫餘王, 嘗得河伯女, 閉於室內, 爲日光隨而照之, 感而遂孕, 生一大卵. 有一男子, 破㲉而出, 名曰朱蒙. 夫餘之臣, 咸請殺之. 其母以告朱蒙, 朱蒙東南走, 遇一大水, 朱蒙曰, 我是河伯外孫, 日之子也. 今有難, 而追兵且及, 如何得渡. 於是, 魚鼈績而成橋, 朱蒙遂渡. 朱蒙建國, 號高句麗. 又云, 百濟之先, 出自高麗. 其王, 有侍婢, 生東明, 及長, 王忌之. 東明懼, 逃至淹水, 夫餘人共奉之. 東明之後, 有仇台者, 篤於仁信, 始立其國於帶方故地, 漢, 遼東太守公孫度, 以女妻之, 摲以昌盛, 爲强國, 初以百家濟海, 因號百濟. 北史, 朱蒙者, 其俗言善射也. 夫餘王, 狩於田, 以朱蒙善射, 給一矢, 殪獸甚多, 夫餘之臣, 謀殺之. 朱蒙, 乃與焉違等二人走, 至紇升骨城, 居焉, 號曰高句麗. 滿洲源流考云, 高麗, 出自夫餘, 夫餘, 出自索離. 索, 讀如槖, 故又轉爲槖, 與高麗, 實二國也. 夫餘在高麗北, 槖離又在夫餘北, 故東明南走, 而至夫餘, 朱蒙亦南走, 而至高麗. 其事, 彷佛相同, 或傳聞之有一誤. 隋書謂, 夫餘王尉仇台, 始立國於帶方, 自後遂稱百濟. 後魏時, 百濟所上書亦云, 先與高麗, 源出夫餘, 自晉以後, 百濟王之姓名, 有夫餘腆·夫餘豊·夫餘隆, 蓋直以夫餘爲姓矣. 丁謙曰, 北方有槀離國, 一段實紀, 朝鮮 高句麗開國之事, 自裵松之誤採魏略舊文, 繫於夫餘傳末, 而范蔚宗遽纂入正傳, 誤而又誤矣. 然其所以致誤, 由不知至夫餘而王之夫餘, 乃城名, 非國名也. 攷夫餘, 在漢北境, 至於弱水, 安得復有槀離國在於其北, 況槀離, 卽高句麗合音, 傳首明言, 南與高句麗接, 何得又指爲北夷. 今査東國通鑑, [朝鮮史·東瀋紀要及新出好大王碑所載略同]言太祖朱蒙[卽傳中東明], 避害南行, 度掩淲水, 至卒本夫餘 沸流川上都焉, 國號高句麗. 按, 沸流, 國名. 卒本川, 在其境內, 故亦稱沸流川. 卒本夫餘, 猶言卒本川上之扶餘城, 與北方扶餘國, 毫不相涉. 此城遺址, 卽今朝鮮 平安道 成川郡中. 此段事, 須刪去, 移入後文高句麗傳, 方合.바로가기

색인어
이름
公孫度, 尉仇台, 尉仇台, 簡位居, 麻余, 位居, 丘儉, 王頎, 公孫淵, 東明, 東明
지명
夫餘, 長城, 玄菟, 高句麗, 挹婁, 鮮卑, 弱水, 玄菟, 遼東, 句麗, 鮮卑, 夫餘, 夫餘, 玄菟, 濊城, 夫餘
서명
魏略, 魏略, 魏略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부여(夫餘)의 문화와 제도 자료번호 : jd.d_0004_0030_0020_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