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근대한국외교문서

지부복궐척화의소(持斧伏闕斥和議疏)

제2부 조일수호조규의 체결
  • 발신자
    崔益鉉
  • 발송일
    1876년 2월 16일(1876년 2월 16일/高宗十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 출전
    『면암』 3, 䟽 「持斧伏闕斥和議疏」; 『일기』 高宗13년 1월 23일; 『실록』·『일록』 같은 날; 『용호』 4, 「死罪臣崔益鉉上疏 (正月二十三日)」, pp. 361-3; 『나암』, 「前參判崔益鉉疏」, pp. 176-8.
持斧伏闕斥和議疏 丙子正月二十二日
伏以先正文烈公臣趙憲 以言事 謫吉州 嶺東驛 聞倭釁有大可憂者 復瀝血陳䟽曰 荊人三刖而不懲者 以所抱者玉也 張浚在謫十䟽而不休者 以所願者忠也 竊惟趙憲 當東西分黨秀吉請好之日 憂深慮遠 竭忠盡言 以致滿朝仇嫉 搆成貝錦 至於流殛之慘 而爲驛卒之役 則爲趙憲者 當懲其事 緘口甲管 如越視秦瘠 而顧其畢義願忠之誠 一節不渝 百世之下 讀其䟽論其世 使人感歎而灑泣也 今臣名在罪籍 然曩者 伏蒙聖慈察臣無他 特寬安置 放歸田里 使之任便居住 供養老父 則較之在謫 事體又若有間矣 今當賊艘入海 聖上宵旰 臣尤切區區之懷 雖在左右諸大夫 皆曰可殺之中 何忍有銜不祛 以負我聖明自孤其素心 而爲先正之罪人哉 臣聞賊船之報 意謂廊廟之上 當有定論 迅掃兇醜 不留時日 廁聽幾日 尙無所聞 至於外間喧傳 一則曰意在求和 二則曰意在求和 萬口同憤 四境洶洶 未知此說實有苗脉耶 抑內治外禦 本有定計 而此特民間之訛言耶 如其訛也 公私豈不幸甚 如其實也 則是爲賊人地也 非爲國家謀也 此說施行則殿下之事去矣 夫程朱亞聖也 其言之可信 宜賢於今之君子之見 而程子以講和爲亂華之道 朱子言講和之計决 則三綱頹而萬事隳 此大患之本也 以程朱之訓 揆今日之事 則與賊講和 所以必致亂亡之禍 而無萬一之幸 略數之有五端 臣請昧死條列 願聖明試求諸道焉 臣竊聞之 和出於彼之乞憐 則是強在於我 而我足以制彼矣 其和可恃也 和出於我之示弱 則是權在於彼 而彼反以制我矣 其和不足恃也 臣不敢知 今者之和出於彼之乞憐耶 出於我之示弱耶 我之宴安而無備 畏怯而求和 爲目前姑息之計者 夫人皆見之 雖欲諱之 不可得也 彼知無備示弱之實 而與我結和 則向後谿壑之欲 何以充之 我之物有限 而彼之求無已 一有不副 則狠怒隨之 侵掠蹂躪 前功盡棄 此和之所以致亂亡者 一也 一日結和 則彼賊所欲 在於交易物貨 而彼之物貨 類皆淫奢奇玩 生於手而無窮者也 我之物貨 類皆民命所寄 産於地而有限者也 以有限之津液膏腴民命所寄者 易無窮之淫奢奇玩蠱心敗俗者 而歲必以鉅萬計 則不數年而東土數千里荒疇敗屋 無復支存 而國必隨之矣 此和之所以致亂亡者 二也 彼雖託名倭人 其實洋賊也 和事一成 則邪學之書 天主之像 混入於交易之中 少焉師生傳授 遍滿一國矣 欲自捕廳譏詗捉誅 則彼人之狠怒又加 而講和之宿盟歸虛 欲任之而勿問 則少焉將見其家家邪學 人人邪學 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 衣裳淪於糞壤 而人類化爲禽獸矣 此和之所以致亂亡者 三也 和成之後 彼欲下陸 交相往來 或築室而居於境內 則我業已講和 無說以拒之 拒之不得而任之 則財帛婦女之攘奪劫取 惟意所欲 夫亦孰能禦之 且彼人面獸心 少不愜意 殺人越人 無復忌憚 烈婦孝子 哀痛呼天 求爲復讐 而在上者畏其失和 不敢聽訟 若此之類 終日言之 不可殫擧 則人理蕩然掃地 而生靈不可一日聊生矣 此和之所以致亂亡者 四也 倡爲此說者 動引丙子南漢事曰 丙子講和之後 彼此交歡 千里封疆 至今保磐石之安 今日與彼和好 何獨不然 臣以爲此與兒童之見無異 丙子之講和 害義大矣 衣裳之人 不可立於天地之間矣 是故 如文正公臣金尙憲 忠正公臣洪翼漢等 倡言排之 九死不改矣 然淸人志在帝中國而撫四海 故猶能略效中國之伯主 假借仁義之近似 則是止夷狄耳 夷狄 人也 故卽不問道理如何 若能以小事人 則彼此交好 式至于今 雖有不愜彼意者 有寬恕之量而無侵虐之患 至若彼賊 徒知貨色 而無復毫分人理 則直是禽獸而已 人與禽獸 和好同羣 而保無憂虞者 臣不知其何說也 此和之所以致亂亡者 五也 造次畧擧 有此五端 粗識東西者 可辨其非計 况旣和之後 藉曰彼此永歡 沿海無警 百姓安業 邪敎不入 雖有不愜 保不生患 然臣愚意有大不然者 異日中國秉春秋綱目之筆者 大書其事曰 某年某月 洋人入朝鮮 盟于某地云爾 則是箕聖之故疆 大明之東屛 太祖大王以來用夏變夷 制禮作樂 彜倫丕叙之邦域 一朝而沒於泰西之腥羶也 不寧惟是 自來操國柄主國論 而倡爲此議如秦檜孫近之倫者 類皆不勝其便宜宴安 全軀保妻子之私計 而爲此無狀之擧 使其君父 獨蒙惡聲於天下萬世也 噫 人臣事君 宜在陳善閉邪 納之堯舜之域 而乃反以亂亡之術 陷君於萬仞之坑坎 非天下之至不仁 胡忍爲此 非天下之至不忠 胡敢爲此 臣竊痛心 寧死 不忍聞同僚之臣 一或有此輩之行也 仍竊伏念 我純廟辛酉間 洋人潛入我國 誑誘我民 汙染邪學者日衆 純祖大王憂深慮遠 赫然斯怒 譏捕誅鋤 不少假貸 亦越我憲宗大王 善繼善述 凡入譏詗 悉加顯戮 不使種下種子於邦域之內 衣裳之間 是以人倫明於上 小民親於下 子不遺親 臣不後君 禮義廉耻 維持鞏固 國勢奠安 邦運靈長 式克至于今日休 此大聖人典則 所以貽厥子孫者也 此非殿下之家法乎 故曩在丙寅年間 殿下始初淸明 好惡嚴正 賊臣鍾三 甞試朝廷 而異樣船艦 出沒海上 於是頑鈍嗜利無耻之輩 倡爲和好交易之說 甚者如李鄴之張皇金虜者 寔繁有徒 少墮其計 國必無類 幸賴聖明志在斥和 而前同敦寧臣奇正鎭 臣師故參判臣李恒老 以老成宿德 明識遠慮 瀝血封章 力言其不可和 殿下實入其言 守之如金石 是故十年之內 洋賊之觀我朶頤 雖無悛心 而亦不敢遽逞其志 今朝廷之上 大臣文武 誠宜克體祖宗之意 將順殿下之美 决不當溺於目前之宴安 誤了殿下之聦明 欲與此賊 和好交易 自取亂亡之禍矣 殿下入承二聖大統 其可不守二聖之典則 而曲循古來主和亡國者之餘謀乎 嗚呼 海內之地 中原全幅 是堯舜文武之故疆也 而二百年來 薙髮毁冕 化爲胡虜 凡有人心者 孰不隕心搥胸也 况復以類相從 海外眞胡 奇形怪種 莫不交跡中國 久久恬然 不以爲異 其效遂使洋胡衝突 所向無敵 環海內外圓顱方趾者 擧皆伈伈泄泄 爲之倀鬼 獨我箕封一區 憑藉祖宗之威靈 不失好惡之正性 譬則剝之上九 碩果之象也 若擧此一區之臣民 而納之禽獸之域 爲純坤無陽之世界 則是豈仁人君子之所忍爲乎 擧國臣民 受制於洋胡 少間 棄禮義陷邪敎 不知天理人倫爲何樣物事 則殿下將何憑恃 而立於臣民之上 保全九五之位乎 設令高枕安寢 無他禍患 殿下何顔入二聖之廟乎 天下後世 又以殿下爲何如主也 此其事理之是非 前頭之效害 明若觀火 愚知皆見 街童走卒 田父野老 莫不心寒膓熱 獨以殿下之聖明而不之悟 臣竊惑焉 殿下之意 豈不曰彼來者旣是倭而非洋 其所執言者 旣曰修舊好而無他 則與倭修舊好 亦何害於道義云爾乎 以臣愚見 此有大不然者 設使彼來者 眞箇是倭而非洋 倭人之情迹 古今懸殊 不可不察 古之倭 鄰國也 今之倭 冦賊也 鄰國可和 寇賊不可和也 倭之爲冦賊 果何以眞知也 以其爲岸賊之前導矣 其必爲洋賊之前導 亦何以的見也 倭洋二醜 膓肚相連 橫行于中州 厥惟久矣 年前北來揔理司文字 有法美二國 與倭幷出之說 昨年東萊訓導輩傳說 有倭人請立靈祠 請勿禁異服人之語 今倭人之來者 服洋服 用洋砲 乘洋舶 凡此皆倭洋一體之明證也 且况去月北咨 專爲今番倭舶之來 而其中乃有丙寅敗歸之說 丙寅敗歸者 旣是洋而非倭 則洋卽倭 倭卽洋 一言而可决矣 彼所謂倭而非洋者 亦何足信也 是故 臣愚斷然以爲設使彼來者 眞箇是倭而非洋 的是洋賊之前導 而非復前日之倭也 然則與倭修舊好云者 驟聽雖若無傷 而與倭修舊好之日 直是與洋結和之秋也 與洋結和之 必致亂亡者 旣如右所陳 則如之何其可也 但彼旣曰倭而非洋 我人之見瞞於彼者 亦皆曰倭而非洋 今且試以與倭相接一事 爲殿下陳之 與倭相接 亦有道焉 大官出見之初 當聲言于彼曰 洋賊之獸行蠱惑者 以言乎天地父母之前 則直是所不容之賊子也 以言乎華夏聖王之世 則直是所必誅之亂臣也 凡天下萬古 以人爲名者 皆得以討之 一有黨助 則直是拂人之性者也 貴國尊信孔朱 敦尙禮義 見信於與國久矣 今反因彼輩之所誘脅 而甘爲之倀鬼 深爲貴國代羞也 春秋之法 亂臣賊子 先治其黨與 有王者作 則貴國當先洋賊而伏法矣 貴國其亟圖之 鄙國雖甚不武 斥洋一事 已爲祖宗以來傳授勿替之家法 今與貴國 不得修舊好者 豈特書契稱號之濫爲可駭哉 陰陽大向背 旣若是其相反 則不惟不相爲謀 方將聲討之不暇 貴國自今以往 若能幡然痛改 嚴絶洋賊 好惡之正 可質神明 則依舊是前日交好之隣國 非復亂賊之黨助也 夫然後始可講定修好之說於我國矣 如不能然 則便當卽日回舶 不宜久留我境 自速敗亡矣 如是聲言 然後隨其所接 而處之以義 則名正言順 可以有辭於天下萬世矣 奈之何計不出此 爲其所瞞 託以修好 而虛棄數百年來保障重地 致使賊黨 得有晷刻盤據於其間哉 臣不勝犬馬之誠 葵藿之忱 以罪釁餘生 冒昧前後 敢用麗朝禹倬先正,趙憲故事 持斧伏闕 鳴號於天日之下 伏願殿下 少加矜察 亟定大策 任賢使能 專意修攘 而朝紳之間 一有爲主和賣國卛獸食人之計者 則痛加嚴斥 置之大辟 斷不饒貸 如孫討虜斫案之勇 雖喑聾跛躄 亦且增百倍之氣 咸願爲殿下一死 而小小㐫醜 有不日掃盪之機矣 是不惟全活我三千里赤子 保安我五百年宗社 爲大幸 天下之大義 由殿下而得伸 萬世之斯道 由殿下而不墜 功德之盛 卓然與禹孟 同其高大矣 豈不萬萬幸甚乎 如其不然 臣目見域中之人 沒於禽獸 誠不願靦面苟活 與之爲伍 乞以此斧 加臣顯戮 使得歸侍二聖於地下 亦朝廷之大恩也 臣無任哀痛迫切之至 謹昧死以聞

색인어
이름
趙憲, 張浚, 趙憲, 秀吉, 趙憲, 程子, 朱子, 金尙憲, 洪翼漢, 太祖, 純祖, 憲宗, 奇正鎭, 李恒老, 禹倬, 趙憲
지명
吉州, 嶺東驛
사건
丙子南漢事
문서
持斧伏闕斥和議疏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지부복궐척화의소(持斧伏闕斥和議疏) 자료번호 : gk.d_0005_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