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고조선단군부여자료집

도학(道學)을 알기 위해 홍범편(洪範篇)에 대해 쓰다

 書洪範篇(漢志曰 禹治洪水 錫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 此以洪範爲禹之洪範也 史記曰 武王克殷 訪問箕子以天道 箕子以洪範陳之 此以洪範爲箕子之洪範也 盖禹之洪範 洪範之經也 卽第四節初一日止威用六極是也 箕子之洪範 洪範之傳也 卽第五節以下一五行止六曰弱是也)
惟十有三祀 王訪于箕子(殷曰祀 周曰年 史臣將記武王箕子之問答 而年數則從周 以示武王大一統之義 年稱則從殷 以明箕子罔臣僕之志 抑以見 是時乃武王卽天子位之前 箕子之傳道 自有斟酌也) 王乃言曰 嗚呼 箕子 惟天陰隲下民 相協厥居 我不知其彝倫攸叙(乃言者 沈黙良久然後 始爲之言也 盖武王征伐之君也 箕子亡國之臣也 以亡國之臣 見征伐之君 掩抑悲切不能自己 故武王亦沈黙良久 以俟箕子之稍定然後 始爲之言 不惟待忠臣之禮 固當如此抑以其將問大道 必先慰安其心也 隲定 協合 彛常 倫理也 所謂秉彛人倫也武王將問大道 必先歎息而呼 箕子曰 上天黙能安定其下民 使去紂之亂 又能輔相保合其居止 使聽周之治 是亦莫非天意 非人所能爲也 今我將承天命 爲民君師 則凡下民日用之間 常行之事 條理粲然 各有次序者 其可不知所本哉是以 必欲聞大法九疇之道於箕子也 然語意婉委不露 幾微謙恭和順 所包廣大 眞聖人之言哉) 箕子乃言曰 我聞 在昔 鯀陻洪水 汨陳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彝倫攸斁 鯀則殛死 禹乃嗣興 天乃錫禹洪範九疇 彝倫攸叙(箕子之乃言 亦沈思其可以傳道與否然後 始爲之言也 盖是道也 天畀之於禹 禹畀之於箕子箕子遭時艱危 身若不死 跡必滅於中州 是道也 至箕子且將絶矣 後之禪宿 以其道之無傳 至於涕泣不已 況箕子所受之道 卽禹之道乎 乃今武王忽問是道於箕子 箕子雖不欲臣僕於周 以武王之聖而不傳是道 則天下無可傳之人 於是 沈思良久 先言是道之所由廢興也 陻塞 汨亂 陳列也 帝天之主宰也 震怒云者 以象類求之 誠有至理存焉 盖天圓之中 流行升降者 五行之理氣也 心虛之中 動靜出入者 亦五行之理氣也 故人或震怒 則心中五氣撓盪汨亂 不能循其本 然方鯀之陻洪水造化 閼於上土性 失於下六府三事 不得久治者 亦豈非天中五氣撓盪汨亂 不能循其本然者乎 故曰 震怒也 畀者與也 洪大範法 疇類也 斁亦敗也 洪範九疇本出於玄龜洛書 玄龜洛書又出於五行之氣氤氳沖和而鯀之汨陳五行如此 洪範九疇何由而與之哉 錫賜也 禹嗣鯀治水地平天成 於是 玄龜負書 出於洛 禹因以第之 以爲大法九類 如下文所云也)初一曰五行 次二曰敬用五事 次三曰農用八政 次四曰協用五紀 次五曰建用皇極 次六曰乂用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 次八曰念用庶徵 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此一節 先引大禹叙洪範之經 而初一至次九 洛書之本數也 曰 五行以下 洪範之本文也 協合也 言以人合天也 乂治也 建立也 念省騐也 嚮所以勸而威所以懲也 大抵洪範之則 洛書其大有三 對待也 流行也 始中終也 何謂對待 河圖有十 洛書無十 然 洛書對待實含十數 故 北一對南九爲十 西南二對東北八爲十 東三對西七爲十 東南四對西北六爲十 至於中五 無與爲對 自含五爲十 合成大衍五十之數 而虛其中五之一 以象太極 故洪範一五行 與九五福六極相對 以五行 乃萬事萬物之所由始而福極 又人事氣運之所己終 終與始對也 二五事 與八庶徵相對 以五事 乃天則之工夫而庶徵 又人事之效驗 工與效對也 三八政 與七稽疑相對 以八政爲人謀 稽疑爲神謀 必人謀有未決然後斷之於神謀 人與神對也 四五紀 與六三德相對 以五紀在天 成象者 三德在地成質者 象與質對也 至若皇極居八疇之中 而前後諸疇 莫不統於皇極 故皇極可以順五行 可以敬五事 可以厚八政 可以協五紀 可以乂三德 可以念庶徵可以嚮五福威六極也 何謂流行 河圖左旋 主生對待主克 洛書右旋 主克比耦主生主克 故一六水右旋 克二七火二七 火右旋 克四九金四九 金右旋 克三八木也主生 故一六比居於北 而一生水六成之二七 比居於西 而二生火七成之三八 比居於東 而三生木八成之四九 比居於南 而四生金九成之 盖於相克之中 有相生之機也 故洪範六三德爲一 五行之成 以五行之雜糅凝聚 莫有著於人之氣質 世之俗尙 而其氣質俗尙 或偏於剛 或偏於柔者 必用三德克之 治之以反五行之本 然是三德卽五行之權衡也 七稽疑爲二 五事之成 以人君敬用五事 則於天下之萬理可以沛然 無疑矣 然事變無窮 或有非人謀所能決者 則求諸卜筮 以斷其志 是稽疑 卽五事之通變也 八庶徵爲三 八政之成 以八政皆國家大事 凡有得失輒見灾祥 不徒爲五事之休咎而已 是庶徵 卽八政之考驗也 九福極爲四 五紀之成 以日月星辰 章明順叙 則泰和肹蠁 五福畢至 俶擾錯亂 則時氣乖舛 六極備至 是福極 卽五紀之要終也 至若皇極居八疇之中 察五行 以乂三德 敬五事 以明卜筮 厚八政 以念庶徵 協五紀 以錫福除極 而前後諸疇莫不因於皇極也 何謂始中終 日有朝午暮 人有少壯老 物有首腹尾 事有始中終 夫圖書之數 何獨不然 河圖體圓而用方 四正去其隅 非所謂體圓也乎天數始於一 地數始於二 爲二始 天數中於五 地數中於六 爲二中 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 爲二終 皆兩其始中終 凡兩必耦 凡耦必方 非所謂用方也乎 洛書體方而用圓 四正有其隅 非所謂體方也乎 一居北 爲數之始 五居中 爲數之中九居南 爲數之終 皆一其始中終 凡一必奇 凡奇必圓 非所謂用圓也乎 故洪範五行居初一之位者 以初一爲衆數之所由始 而五行亦爲衆用之所由始 盖五事乃五行之凝聚爲形身者 八政乃五行之雜糅爲事物者 五紀乃五行之運行爲曆象者 三德乃五行之粹駁爲氣質者 稽疑乃五行之動靜爲卜筮者 庶徵乃五行之順逆爲灾祥者 福極乃五行之得失爲應驗者 縱橫上下 無往非五行之用 此卽洛書一與一爲二 與二爲三 與三爲四 與四爲五 雖至十百千萬 無不始於一者故以五行配初一 而諸疇皆言用 五行獨不言用 以見諸疇之用 皆始於此也 皇極居中五之位者 以中五爲衆數之所由本 而皇極亦爲諸疇之所由本 盖皇極者乃人君之心 天下萬事 無一不本於人君之心 故五行得皇極而順 五事得皇極而敬 八政得皇極而厚 五紀得皇極而協 三德得皇極而乂 稽疑得皇極而明 庶徵得皇極而念 五福六極得皇極而嚮威 此卽洛書五居中 一得五爲六 二得五爲七 三得五爲八 四得五爲九 諸數莫不本於五 故以皇極配中五而諸疇皆言數 皇極獨不言數 以見諸疇之數 皆本於此也 至若五福六極 其人事之相因氣化之相乘 五運六氣之推遷 極其調和順適 則民躋於仁 壽之域 而爲五福之應 如 之世 是也 人事之相因 氣化之相乘 五運六氣之推遷 極其乖舛拂戾則民値乎札瘥之氣 而爲六極之應 如 之世 是也 盖至此 則善惡之驗 判爲兩塗 治亂之分 便成天壤 故以五福六極 係之於終 而兩言其用 盖凡事 莫不有兩於終 四德之終 貞固爲兩 四方之終 龜蛇爲兩 四時之終 旣成今歲之事 又始來歲之事 亦爲兩也) 一 五行 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 金曰從革 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 炎上作苦 曲直作酸 從革作辛 稼穡作甘(自此以下 皆是箕子演洪範之傳 而一五行三字 大禹之叙疇綱也一曰 水以下 箕子之叙疇目也 叙五行於水一者 水爲四氣之始 輕淸圓活不滯於一隅 五行爲萬事之始 錯綜交運不限於一物也 文凡三轉 始之以五行之次 第中之以五行之性質 終之以五行之功用 以次第言之 則五行有始生之次第有相克之次第 天一水 地二火 天三木 地四 金 天五土 此始生之次第 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此相克之次第 然有生然後有克 而相克之次第 皆原於始生之次第 故此但叙其始生之次第也 以性質言之 則潤下者潤而又下 炎上者 炎而又上 曲直者 曲而又直 從革者 從而又革 爰於也 謂於是 稼穡而已非所以名也 然性質亦非一端推類以長 知水之潤 則火燥木濕金淸土黏 可知也 知火之炎 則水列木溫金寒土溽 可知也 知木之曲直 則水平火銳金稜土方可知也 知金之從革 則水和木削火燎土埴 可知也 知土之稼穡 則水井泉火爨炊木宮室金器用 可知也 以功用言之 則作之言爲也 始未必然而末乃然也 水未嘗鹹 及其流而至海 停蓄旣久然後 味鹹焉 則鹹乃潤下之所作也 火未嘗苦及其炎而燎物 焦灼旣久然後 味苦焉 則苦乃炎上之所作也 以至木之實乾壞而酸 金之質鍛鍊而辛 稼穡之味 炊熟而甘 皆所謂作也 或疑五行有聲 水羽火徵木角金商土宮 是也 五行有色 水黝火赤木靑金白土黃 是也 今皆不之及何也 曰 木之聲 固爲角 金之聲 固爲商 然龍門之桐 絙而鼓之 五音備矣 衡陽之金鑄而擊之 五音備矣 豈可以五音而別五行哉 水之色 固爲黝 土之色 固爲黃然洞庭之湖 其綠如天 淮海之地 厥土赤埴 是又可以五色而別五行哉 大抵五行乃是聲色之所禀 而不可以聲色紀五行也) 二 五事 一曰貌 二曰言 三曰視四曰聽 五曰思 貌曰恭 言曰從 視曰明 聽曰聰 思曰睿 恭作肅 從作乂 明作哲聰作謀 睿作聖(叙五事於火二者 火但有光氣 臭味非如木金之凝結 重濁而貌言視聽思 亦但有色相聲氣 非如耳目手足之有體 質堅固也 五事之文 亦凡三轉 貌澤水 言揚火 視散木 聽收金 思通土 此五事之名目也 恭敬 從順 明無不見聰無不聞 睿通乎微 此五事之工夫也 肅嚴 整乂 條理哲 智謀度 聖無不通此五事之效驗也 然 貌不止於顔色而已 凡威儀動作 皆極其恭敬 則氣象整肅使人起敬也 言不止於酬酢而已 凡號令訓戒 皆順其道理 則要之可法 使人自治也 視不止於辨黑白審長短而已 凡見事見人見義 皆欲其透徹 則人情物理洞照無蔽 爲天下之大明也 聽不止於聞言語聽音聲而已 凡訟獄之決 是非之別 異端之辨 一入於耳 皆得其所當然 與夫所以然 則推之所往 裁處不亂 爲天下之善謀也 至於思則在貌 爲貌之事在聽 爲聽之事 通幽徹微 存神入妙 非聖者不能 盖耳目之官 各專一事 而心之官則無所不通也) 三 八政 一曰食 二曰貨三曰祀 四曰司空 五曰司徒 六曰司寇 七曰賓 八曰師(叙八政於木三者 木必得水之潤感 火之熱以成其性質而八政 亦必因在天之五行 與在人之五事 然後以人之五事 察天之五行 立經陳紀 以厚用八政也 自一至四 皆用五數 獨八政乃用八數者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故 於此 擧一以例其餘 俾見生成之交位也 然食貨祀三者 以事言司空司徒司寇三者 以官言至於賓師兼言事 與官而俾見食貨祀合之於賓師 則爲五 司空司徒司寇合之於賓師 亦爲五 盖五數之中 八數寄之 八數之中 五數寓之也 大抵畝澮溝洫食之事也 通工易事貿遷 有無貨之事也 天神地祗岳瀆宗廟 以至公卿大夫之先 莫不有享以報本 反始祀之事也以京則都城九區 王宮朝市居中 民居左右 以都鄙 則二十五家爲里 五百家爲鄕 二千五百家爲黨 司空之事也 八歲入小學 十五世入大學 以三物賓興其德行賢能 司徒之事也 五服三就五流三居鞭作官刑扑作敎刑 司寇之事也 朝覲會同往來 交接以親邦國 以綏遠人賓之事也 統率六軍 習其坐作以征不享 以戢姦究 師之事也 八政之事 姑擧一二 周禮六典不能外焉 豈武王得斯道於箕子 周公又得斯道於武王 遂演爲周禮六典也歟) 四 五紀 一曰歲 二曰月 三曰日四曰星辰 五曰曆數(叙五紀於金四者 金必得火之燥 感水之濡 以成其性質而五紀 亦必因在天之五行 與在人之五事 然後以人之五事 察天之五紀治曆明時以協用五紀也 今詳三四兩疇之立 文皆不用三轉之法 與初二兩疇不同者抑以木金 皆禀受於水火 各有定質而不若水火之流動閃爍 變化不窮也歟 歲月日者 一歲分爲十二月 一月分爲三十日 一日分爲十二時 此曆法之經也 星辰者 考初昏之中星 以定日宿之度 察十二次之 分度以知日月之會 此曆法之緯也 以經推緯 以緯準經 可以得曆之正 然術數不明 又豈能保其無差乎 故以曆數終之 曆數卽渾儀 盖天周髀句股之類 皆是也) 五 皇極 皇建其有極 歛時五福 用敷錫厥庶民 惟時厥庶民 于汝極 錫汝保極 凡厥庶民 無有淫朋 人無有比德 惟皇作極 凡厥庶民 有猷有爲有守 汝則念之 不恊于極 不罹于咎 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 予攸好德 汝則錫之福 時人斯其惟皇之極 無虐煢獨 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爲 使羞其行 而邦其昌 凡厥正人 旣富方穀 汝不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 于其無好德 汝雖錫之福 其作汝用咎 無偏無陂 遵王之義 無有作好 遵王之道 無有作惡 遵王之路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無黨無偏 王道平平無反無側 王道正直 會其有極 歸其有極 曰 皇極之敷言 是彝是訓 于帝其訓凡厥庶民 極之敷言 是訓是行 以近天子之光 曰 天子作民父母 以爲天下王(叙皇極於土五者 居四行之交 生成四行故 水行於土 火麗於土 木敷於土 金生於土 皇極居八疇之中 摠攝八疇 故五行由皇極而治 五事由皇極而敬 八政由皇極而厚 五紀由皇極而協 三德由皇極而乂 稽疑由皇極而明 庶徵由皇極而念福極由皇極而嚮威也 皇極者何也 君心也 故此一疇專象君心而立 文自皇建其有極 止惟皇作極爲關軸於上自曰 皇極之敷 言止以爲天下 王爲關軸於下然後 凡厥庶民有猷 有爲有守 止其作 汝用咎皆君心之用也 無偏無陂 止歸其有極 皆君心之體也 先用而後體者 體立於用 用見於外也 凡此皆所以象中國在天下之中 邦畿在中國之中 中國之人四面環向於邦畿 視君心之體用爲之趣舍焉 天下之人四面環向於中國 視君心之體用爲之趣舍焉 古文辭約而意該多由於立象也 皇君也 建立也 極極至之義 標準之名 中立而四方之所取 正猶太極北極屋極之極也 太極中于陰陽剛柔 而陰陽剛柔莫不樞紐于太極北極于三垣四象 而三垣四象莫不環拱于北極屋極中 于棟宇堂室 而棟宇堂室莫不輻輳于屋極 夫皇極之極亦由是也 時與是通 敷布也 必擧五福者 所以見第九疇之五福爲第五疇 皇極之成效極功也 君心收歛五福 以布賜於庶民則 太和所感 君亦自享其五福殆無異庶民 反以此五福獻之於其君 使其君長保五福所謂錫保也 淫朋邪黨也 人有位之人也 比德私相比附也 無淫朋比德卽歛時五福之樞機 盖人君雖欲歛福錫民 然若民若臣剛與剛朋 比弱與弱朋 比好利者朋比於市 貪權者 朋比於朝 階庭之內 水火胥分 堂室之中 戈戟相尋 則福反爲殃 不能從其君之欲矣 雖然君者 圭也 民者 影也 圭端則影直 君者源也 民者流也 源淸則流潔 人君以至公無私之心 臨于上則天下之爲臣爲民者 消其狹陋之質 忘其偏側之念 以卒歸於廣大公平之域 此又皇極之應驗 故又曰 惟皇作極 盖不特以兩皇極爲始終於一段文勢也 有猷有謀慮者也 有爲有施設者也有守有操守者也 念謂留心致察也 福爵祿也 天之錫福於人者 壽富康德命 是也 君之錫福於民者 高爵厚祿以榮其身是也 其爲福則一也 故稱爵祿爲福也煢獨庶民之至微者也 高明世家之尊顯者也 言福民之道 凡有五等 其謀猷可以有濟 施爲可以有功 行誼可以有守 如此之人 當留心致察以備器使也 雖不協合于皇極之道 能不罹陷於不義之科 如此之人 亦當歸斯受之不棄斥外也至若安於心而無臲신출자生澁之意 和於色而有見面 盎背之驗 使立極之君 見之曰 是眞我所好之德云爾 則其於極可謂協合矣 如此之人 必尊之以爵 厚之以祿 與共錫福於民 則爵祿者 人君所以風勵一世之大柄 是民孰不咸歸於皇極之道哉 於是 又言其用人之節度曰 必無虐視於煢獨之殘氓 亦無畏憚於高明之世家 不以弱凌不爲勢 奪惟其人之是取然後 方可以得人也 有能有才能而不足於識量也 有爲有施爲而未至於成就也 卽向之留心致察者也 羞進也 謂長其識量盡其成就也 上文兼擧民人 此但言人惟指有位者 言也 盖有能有爲者 向旣留心致察而特未及任用 今乃益加培埴 進其才能 使朝廷之上賢才衆多 則邦雖欲不昌得乎 穀善也 凡厥所用之正人 必忠信重祿然後 方能善於事若不能使其家和好而 廩祿不繼 衣食不足 父母兄弟妻子互相怨訾 則正人之心不能自安 必陷於非辟矣 夫德者 得於心也 人君徒信其外 不度其心 一或寵之位而錫之祿 則其所以閼皇極之化 爲皇極之咎者 庸有旣哉 偏不中也 陂不平也 作好作惡者 好惡非出於天理之公 而作於人爲私智也 黨朋比也 反倍常也 側不正也 蕩蕩廣遠也 平平坦易也 會者 合而來也 歸者 來而至也 古人言有盡而意無窮 則必爲詩語 以反復詠歎 使人自得於意象之表 況皇極之體乃人君之心 法言其廣大則可以與天地 參言其精密則可以與造化 俟是豈區區言說所可盡哉 故一篇之中 獨此一節爲詩語 以諷詠之曰偏 曰陂 曰黨 曰反 曰側 何其名之不一乎 私卽人欲千塗萬轍 如人人各異其面也 曰義 曰道 曰路 何其言之反復一轍乎 公卽天理坦夷寬廣 無有許多委折也 至若好惡二者 在其中央 大學誠意章之好惡 在母 自欺謹其獨之間 其源盖出於此 大抵人君一心 萬化之所由本 天下之事 姸□美惡 日應於前 天下之人 賢邪忠佞 日接於前天下之欲 聲色臭味 日交於前 天下之幾 安危存亡 日決於前 苟不以大公 至正之心處之 如天地之無私 覆日月之無私照而所好 或背於義理之正 所惡 或出於氣質之偏 則用舍之間 人必窺見其端 倪去取之分 人必較量其淺深 爲臣者各就志尙之 相似互相比昵水火 旣分玄黃愈力 爲民者 各就習性之 相近千百成羣朝合暮岐 向背無常 雖欲納民生於軌則一天下於同道得哉 故皇極一疇以民之有爲有守人之有能 有爲爲君心之用而又以蕩蕩平平 會極歸極 爲君心之體 盖欲人君以天地日月之心 正朝廷以正萬民 使天下皆如吾心之廣大公平 以歸于吾之極也 曰者更端之辭疇 末必擧兩曰字 亦以兩終之之義 大學誠意章之末兩言 是故 盖本諸此也 敷言卽上文敷衍之言也 光者 道德之光華也 人臣若於君心所敷行之言 作爲經常之心法 經常之謨訓則凡其心法謨訓非徒本原於君心而已 實乃上帝之所謨訓 此又以人而言之也 庶民若於君心所敷衍之言 雖不能如人臣之作爲心法 然亦能誦訓於口 服行於身 則可以進其才能終 乃登庸以昵近天子道德之光華 且雖不然 亦得咸囿於五福之中 莫不愛戴天子 如仰父母 此又以民而言也 大學誠意章之末兩言 誠其意 謹其獨盖本諸此) 六 三德 一曰正直 二曰剛克 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 彊弗友剛克 燮友柔克 沈潛剛克 高明柔克 惟辟作福 惟辟作威 惟辟玉食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 其害于而爾家 凶于而國 人用側頗僻 民用僭忒(叙三德於水六者 水六乃水一之成數 三德乃五行之流行 賦與爲人之氣質 世之俗尙也 洛書自一至四在數爲生數之不雜 在氣化爲繼之者 善純粹至美在元會爲午會 以前剛柔不偏 威福不下移 自六至九 在數爲成數之紛糅錯雜 在氣化爲成之者 性淸濁粹駁至不齊焉 在元會爲午會 以後剛柔多偏 威福多下移 故洪範自一至四其爲數皆五 惟八政獨擧成數 然其實五而已 其爲事皆有善無惡極其純粹 自六至九 其爲數三八七五至不整焉 其爲事皆善惡兩道 至不純焉引而伸之 可以準古今之始終 歛而約之 可以驗一世之升降 退而藏之 可以爲學問之修治 殆與易書 相爲表裏 嗚呼 大哉 正直謂無纖毫矯拂而循其本然也克治也 剛克謂以剛猛之道而治之也 柔克謂以柔順之道而治之也 盖正直剛克柔克三者 乃所云三德者也 平康正直 言當平康之時 一循其本然而無纖毫矯拂也 彊弗友者 彊梗弗順也 變友者和柔委順也 此主勵世言而敎人在其中也 沈潛者 沈深潛退不及乎中也 高明者 高亢明爽過乎中也 此主敎人言而勵世在其中也 盖王者御世酬物 必當視習俗之不齊 氣稟之不一 抑揚與奪 以爲治道之權衡 不然而欲以藥石之攻 代梁肉之治 優游之工矯 褊駁之質 則施非其宜鮮能有效矣 福卽爵祿 慶賞是也 威卽刑罰懲討是也 玉食凡車輿冕服 所以示上下名分之類 皆是也 大抵三德之治人 乃是權柄不下治機在上故 欲人君審時識勢 以爲之操縱焉耳 其或不幸而値委 靡衰弱之世 强臣在朝 主勢孤弱則旣不可 剛克以召亂 又不可柔克以致侮 故此疇前一半之後 不可無後一半而前一半 如枰後一半 如錘錘所以正其秤者 欲人君知威福玉食不可以假人 收權綱於等威之辨 抑姦謀於堂陛之嚴 以行其三德也 孔子惜樊纓 亦此意爾 今按九疇約之於心法 則自一至四 此心未發之前 氣不用事 一性湛然 故四疇所言 皆純一不雜 自六至九 此心旣發之後 剛柔斯判善惡異應故 言剛柔於六言 福極於九 至於皇極 乃心之統性情者也 所謂退而藏之 爲學問之修治者然也) 七 稽疑 擇建立卜筮人 乃命卜筮 曰雨 曰霽 曰蒙 曰驛 曰克 曰貞 曰悔 凡七 卜五 占用二 衍忒 立時人作卜筮 三人占 則從二人之言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 謀及卿士 謀及庶人 謀及卜筮 汝則從 龜從 筮從 卿士從 庶民從 是之謂大同 身其康彊 子孫其逢 吉 汝則從 龜從 筮從 卿士逆 庶民逆 吉 卿士從 龜從 筮從 汝則逆 庶民逆 吉 庶民從 龜從 筮從 汝則逆 卿士逆 吉 汝則從 龜從 筮逆 卿士逆 庶民逆 作內吉 作外凶 龜筮共違于人 用靜吉 用作凶(叙稽疑於火七者 火七爲火二之成數 稽疑爲五事之通變 盖人君敬用五事則於天下之萬理可以沛然 無疑矣 然事變無窮 或有非人謀所能決者 則求諸卜筮 以斷其志 此稽疑所以爲五事之通變也 稽考也 言有所疑則卜筮以考之也 龜曰卜 蓍曰筮 卜筮之人 必其心至公無私而其知通幽 察微然後 可以假兆卦 決嫌疑 所以先擇立卜筮之人也 雨霽蒙驛克五者 皆是鑽灼之後 兆象之名雨卽水兆 其狀如水下然也 霽卽火兆 其狀如旣雨而開霽然也 蒙卽木兆 其狀如草木之冒土而出也 或云 取木氣蒙昧也 驛卽金兆 古文驛作圜 其狀圜轉絡驛累累 如金錯也 克卽土兆 其狀如土之黏泥累高交加相上 交加相上曰 克也凡此皆所謂卜兆也 內卦爲貞 外卦爲悔 靜卦爲貞 動卦爲悔 盖天下之悔 多生於動而動 又多在於外 故以動卦外卦爲悔也 凡此皆所謂筮卦也 筮卦起於河圖 河圖主乎陰陽 故貞悔但擧其二卜兆立於洛書 洛書主乎五行 故雨霽蒙驛克 並擧其五也 衍忒 朱子以爲推衍卜筮之變 蔡氏以爲推衍人事之差 當以朱子之言爲正 盖卜之法 經兆百有二十 其頌千有二百而皆卜其頌也 筮之法 經卦六十四 其變四千九十六卦而皆筮其變也 立時人以上乃卜筮之體也 以下乃卜筮之用也 作內謂祭祀等事 作外謂征伐等事 靜指守常 言作指 動作言有龜從筮 逆而無筮從龜逆者 卜之決疑 直捷簡易 不若筮之委曲難曉 故記曰大事卜 小事筮 傳曰 筮短龜長也) 八 庶徵 曰雨 曰暘 曰燠 曰寒 曰風 曰時 五者來備 各以其敍 庶草蕃廡 一極備凶 一極無凶 曰休徵 曰肅 時雨若 曰乂時暘若 曰哲 時燠若 曰謀 時寒若 曰聖 時風若 曰咎徵 曰狂 恒雨若 曰僭 恒暘若 曰豫 恒燠若 曰急 恒寒若 曰蒙 恒風若 曰 王省惟歲 卿士惟月 師尹惟日 歲月日 時無易 百穀用成 乂用明 俊民用章 家用平康 日月歲 時旣易 百穀用不成 乂用昏不明 俊民用微 家用不寧 庶民惟星 星有好風 星有好雨 日月之行 則有冬有夏 月之從星 則以風雨(叙庶徵於木八者 木八爲木三之成數 庶徵爲八政之應驗 盖八政卽人事之修于下也 庶徵卽天道之示于上也 其一休一咎 相爲貫通 殆無異影響之捷 則庶徵之爲八政應驗 明矣 庶者非一之謂也徵亦驗也 雨屬水 暘屬火 煥屬木 寒屬金 風屬土 風屬土 故土囊之口 生風也五者 庶徵之經時者 庶徵之緯而自五者 來備止一極無凶 皆所以釋時之義也備無缺少也 叙應節候也 各以其叙庶草蕃廡順 言應時之爲休徵也 一極備凶一極無凶 反言違時之爲咎徵也 是盖以曰 雨與曰時分兩端開說於一疇之首爲下文曰 休徵 曰 王省張本而每一更端 必以曰 字加之示條例焉 曰 休徵以下皆所以明洛書木八爲火二之對位範疇 庶徵爲五事之應驗而終疇 首曰 雨以下之義也 貌自容止坐立以至出入居處 極其溫恭整肅 則血氣循軌敬德 潤身而時雨之澤物者 應之矣 言自論道經邦以至發號施令 極其修治章明 則人心開霽 機務炳朗而時暘之烜物者 應之矣 視自燭理炳幾以至識賢辨邪 極其昭融宣著 則幽隱畢達 人心悅服而時燠之和物者 應之矣 謀自運量裁處以至綱紀䌤綸 極其精密完固 則萬事收斂 百爲整節而時寒之藏物者 應之矣 至若聖者 妙萬物而無迹神 萬化而無滯瞻之在前 忽焉在後 故五日一風 風不鳴條動而感 雨止而感 暘噓而感 燠吸而感寒者 誠以聖於四德 無不通 土於四行無不寄也 或疑 五徵之分屬 五事近於穿鑿 是不然 且以聖學言之 雖同禀仁義禮智之性 同得仁義禮智之功而及其成德之後 則氣象規摹 有溫恭剛毅 淸和時中之別 非固有偏於四德也 況天氣之應于人哉 狂妄僭差 豫怠 急迫 蒙昧也 咎徵卽休徵之反也 曰 王省以下 皆所以明洛書木八爲木三之成數 範疇 庶徵爲八政之應驗而終疇 首曰 時以下之義也 王卿士尹之省 以大小不同者 周禮太宰歲終 受百官之會而詔王廢置 所謂王省惟歲也 小宰月終 受羣吏之要 所謂卿士惟月也 宰夫旬終正日成 所謂師尹惟日也 周制之本原 範疇 此亦可驗其一端矣 言休徵則先歲次月次日 言咎徵則先日次月次歲者 祥惟在人君之所感召 而灾雖小臣亦足以致之也 庶民惟星 謂庶民但當占星宿知風雨以爲農作之候 而非如王卿師尹布政施令 其一得一失輒著見於庶徵也 盖野人之風俗澆漓 惟係君子所導之 如何 故縱有休咎亦不出王卿士尹所省之內 而獨其一風一雨以爲農作之候 則上之人豈能日日示其占於民哉 欲使媍孺卒隷 莫不學習星文 卽其田野之中 荷鋤執耒 仰觀于天相與指點 以爲某星入于某度某 日必風 某星離于某躔 某日必雨以之 或載南畝 或載西疇 故言惟星特加詳焉星有好風 星有好雨 所以明箕畢二星之性情也 日月之行 有冬有夏 所以明日月躔次之循環也 然後結之以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盖箕畢雖有所好 若無月以從之則未必風雨 日月雖有運行 若無星以離之則未必風雨 語雖簡約意己獨至可使田野愚夫 自有得於風雨之候 以爲旱澇之備 君子在朝 旣盡其時叙之道 野人在野 又盡其備無之禦 則其爲八政之厚 豈少補也哉 又按後世天文志 人則其君休咎之徵 可見於天與日月者 多矣 今洪範乃不槩見 獨以雨暘燠寒風爲言何也 於此 可得造化精微之蘊矣 今夫天有變色於上日 有盪戞於中月有墮魄於下 從古灾異此類 甚多 使其眞體果如此 則天與日月 亦有時獘矣豈能亘萬古常然哉 盖天地之間 只有雨暘燠寒風五者 而五者之氣感遇聚結是生游氣自成象形如虹霓抱珥之屬 掩映于天 天變其色 掩映于日月 日月變其形皆自下仰之見其如此 而眞體實未嘗變 嗚呼 此所以洪範休咎之徵 但以五者爲言者 其旨深哉 後世或以日行遲疾爲君行緩急之徵 盖由範學不明而然也) 九 五福 一曰壽 二曰富 三曰康寧 四曰攸好德 五曰考終命 六極 一曰凶短折 二曰疾 三曰憂 四曰貧 五曰惡 六曰弱(叙五福六極於金九者 金九爲金四之成數 五福六極 亦爲五紀之要終 盖日月星辰 章明順序 則泰和肹蠁 五福畢至 日月星辰 俶擾錯亂 則時氣乖舛 六極備至 此福極所以爲五紀之要終也五福屬陽故 紀之以五 五者 天之中數也 至治之世 風氣調和 民値是氣而生者稟質完固精力不愆 春秋皆過百歲 豈非所謂壽耶 勞心者 食於人勞力者 食人含哺鼓腹耕食鑿飮 以帝力爲何有於我 豈非所謂富耶 五運六氣咸循其軌瘧癘瘟疫 不行於閭井 民有終身不病者 豈非所謂康寧耶 申庠序之敎 修之以孝悌忠信之道 斑白者 不負戴焉 豈非所謂攸好德耶 刑戮不及刀鋸不加生長老死 皆盡其天年 豈非所謂考終命耶 凡此皆建極之成效極功 故曰 五福 曰富 曰攸好德 第五第九疇互相照綴大學誠意章平天下章以好惡二字照綴之者 其源盖出於此云 六極屬陰故 紀之以六 六者地之中數也 衰亂之世 刑罰繁苛殺戮肆行 民有死非其命者 豈非所謂凶短折耶 風氣乖沴寒暑愆伏癍疹瘟疫無歲無之 豈非所謂疾耶 在朝者 憂讒說 在野者 憂徵歛 賢者 憂時 不肖者憂亂 豈非所謂憂耶 富者連阡陌而庶民無立錐之地 樂歲終身飢 凶年轉於溝壑 豈非所謂貧耶 强者恃其力 任其質而無矯揉向善之意 豈非所謂惡耶 柔者欲爲善而不能振作 欲去惡而無所懲創 豈非所謂弱耶 大抵此疇以九含十 以老陽含少陰 而有兩之義 故以五福六極兩終之堯典之末終之以兩欽哉 周易之末終之以旣未濟 與此相爲發揮 其旨深哉)

색인어
이름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箕子, 金九成, , , , , 箕子, 箕子, 箕子, 孔子
지명
中州
서명
史記, 洛書, 洛書, 洛書, 洛書, 洛書, 洛書, 周禮, 周禮, 洛書, 洛書, 洛書, 洛書, 洛書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도학(道學)을 알기 위해 홍범편(洪範篇)에 대해 쓰다 자료번호 : gb.d_0006_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