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조청국경회담자료집

부백두산하발상고적(附白頭山下發祥古蹟) : 목조(穆祖)·익조(翼祖)·도조(度祖)·환조(桓祖)의 고사와 문헌을 고증하여 백두산이 조선의 발상지임을 밝힘

白頭山下發祥古蹟
白頭山潭外向南越壑土門溝壑踰嶺長山嶺百餘里之地始發豆滿江本源合紅土山水紅湍水而漸大至茂山三下面北受兀口江南受西豆水經茂邑過會寧鍾城之童巾今潼關境以上古稱魚潤江或曰於伊後江又與分界江會而以下古稱豆滿江也自此沿穩城美錢東受三汗江慶源之東林琿春江自東而入南下十里許五龍川從西而入至慶興 鹿屯島分派五里許入海源流詳見輿地勝覽北關誌及江邊各邑誌今茂山以下通稱豆滿江金起泓 寬谷野乘東林城有祠宇三間自 朝廷歲送香幣祭豆滿江神而土人稱以龍堂見南文忠公九萬龍堂圖記國家擬此江於周之沮漆自土詳見龍飛御天歌及關北賔興錄故
世宗朝癸丑下敎曰豆滿江天造地設
太祖始置慶源府孔州
太宗移府治于蘇多老皆所以重肇基之地也 詳見 國朝寶鑑及北關誌○以上豆滿本蹟
穆祖入仕元朝爲南京五千戶所達魯花赤見 璿源紀畧及 定陵舊碑文○續綱目曰蒙古初置達魯花赤監治郡縣達魯花赤猶華言掌印官也南京古城在鍾城豆滿江李文忠公端夏北關誌鍾城古跡曰自潼關堡豆滿江肅靑浦舍春川自有古城號南京其西北又有山城○以上南京古蹟
穆祖舊基在慶源府 龍堂上四圍皆山周可三里許沿江一枝石确成城眞有萬夫莫開之勢鑿石開逕古稱東門城內有三井泉脈湧出合成小溪而東注于江城後主峯極峻高登臨眼界考諸龍堂記所載尤有奇壯者云基後一峭峰乃石确行盡頭而峰頂有老松一株枝柯盤屈鱗甲奇古與凡松有異俗傳
聖祖手栽而
太祖與佟豆蘭較射時亦嘗掛弓於此云詳見北道陵殿誌
太宗元年命都巡察使姜思德東林城石築周五千八百十一尺內有大井其深莫測 穆祖居于此中移於斡東
太宗爲之築城也○見東國輿地勝覽慶源古跡及北關誌龍堂圖記确上女堞今皆頹廢見北道陵殿誌井堙水淺寬谷野乘云但井面氂石周二十餘把露出地上井上有古基礎砌瓦礫猶存見龍堂圖記及寬谷野乘又有馳馬臺於西南山腰見韓汝斗睡軒集○以上東林古蹟
穆祖斡東地東北之人咸歸心焉 王業之興自此始見龍飛御天歌及 祖鑑斡東慶興 撫夷堡豆滿江東邊大野無際奇峰峭聳中有八池相連五色蓮花並發第三池金塘村
穆祖舊基也詳見北道 陵殿誌及南文忠公撫夷圖記鄭經山元容歧豊歌謠初
孝恭王后聿來胥宇而
翼祖隨焉由東林至此龍飛御天歌曰今我 始祖慶興是宅慶興是宅肇基鴻業○宗廟樂章曰於皇 聖穆建牙于朔遹篤其慶肇我王跡前後居北二十年高麗 高宗甲寅歸元元宗甲戌昇遐德陵 安陵初在斡東地定陵舊碑陰記曰 千戶公墓在斡東倉○北道 陵殿誌曰 安陵卽時錢山來脉入池之南○朴必珍 慶興誌云府北十五里豆滿江西岸有軍堡地後峴正與 陵址相望俗稱朝對峯至今指點其處云詳見 陵殿誌○以上斡東古蹟
穆祖斡東每至諸千戶所彼必宰牛馬饗宴累日諸千戶至斡東
穆祖亦如之見龍飛御天歌諸千戶所卽慶源豆滿江東邊奚關城等地輿地勝覽慶源古跡曰自鎭北堡豆滿江大野中有土城名縣城城內有六井○北關誌曰按龍飛御天歌奚關城東距訓春江七里西距豆滿江五里疑是也
翼祖承襲五千戶威德漸盛諸千戶手下人皆歸心諸千戶忌而謀害之約獵北地而過期不來
翼祖親往奚關城道遇一老嫗首甕手椀而過渴欲飮之嫗洗椀盛水而進仍曰此地之人實因請兵而去 公仁人也雖吾小人不敢不愛惜
翼祖急馳還悉家衆載舟順豆滿江而下期會赤島獨與孫妃走馬出峴遙望斡東賊騎蔽野奔至赤島之對岸無船先鋒幾及之水忽退而渡詳見龍飛御天歌 御製赤島碑文及北道 陵殿誌○以上奚關古蹟
翼祖舊基在慶興府 赤島中島周十餘里四面巖石皆赤故名之曰赤島島之南岸稍寬敞有陶穴遺址十三處詳見 御製碑文及北道 陵殿誌島東二十里有西水羅堡 豆滿江入海處俗傳
翼祖入島時率彼滸而走白馬故因以名之見 陵殿誌
正祖丁未命竪碑于赤島遺墟御製碑文銘曰蕞爾一區基我萬禩以上赤島古蹟
度祖承襲爲千戶在北邊居望德山下詳見 御製碑文及北道 陵殿誌舊基卽慶興豆滿江西岸李翰林蒧詩註云望德亭慶興府客舍傍○岐豊歌謠註云望德峯名今爲慶興客舍慶源府旣移會叱家之後別置孔城縣于此尋以 肇基之地陞爲郡改稱慶興又命名咸興 歸州洞古宅曰慶興殿詳見輿地勝覽及北道 陵殿誌○以上望德古蹟
度祖夢有白龍告救明日持弓矢往俟池邊果有兩龍相戰雲霧晦冥莫辨主客竟不發而歸其夜白龍又見于夢曰白爲我黑爲客夢覺更往其處發一矢以射黑龍驚血淋漓渾池皆赤故曰赤池亦曰射龍淵望德山十里許周十餘里北連豆滿江池南五里許有屈伸浦中箭之龍屈伸而走故名後夜白龍來謝曰公之大慶將在子孫詳見龍飛御天歌 御製碑文及北道 陵殿誌北關誌寬谷野乘
桓祖以雙城千戶還仕高麗 恭愍王乙未收復東北舊疆進爲朔方道兵馬使鎭守之詳見 陵殿誌肇基之跡於是益廣及薨
太祖代領親兵祖鑑曰親兵二千人平辛壬癸三亂辛丑破紅頭賊壬寅擊走胡人納哈出癸卯却逐僞王塔帖木恭愍恃倚益重累官至將相○詳見高麗史及 建元陵神道碑文北道 陵殿誌
太祖爲諸軍事時遷 德陵于赤池坪中圓峰上峯高三十五步許圍九十步許四面沮洳人未易通行於其葬也中國人來相之
太祖使雄吉州按撫察理使李原景往視之其鎭撫白忠信原景曰此必有子孫興王者原景止之曰汝勿復言○詳見龍飛御天歌及北道 陵殿誌○洪武戊辰韓山君李穡述全州李氏墳墓記以爲千戶公墓在斡東倉今隷開元路云則遷 陵是戊辰以後事 安陵亦遷于 德陵北四里許見 陵殿誌及卽位封 陵立碑前面有 穆祖 德陵四字後面有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日立石十一字 后陵則前面有 孝妃 安陵四字後面與德陵同○詳見北道 陵殿誌
太宗庚寅因野人亂遷 二陵于咸興府見龍飛御天歌
英祖己巳因道臣申啓有仍舊碑設閣之命詳見北道 陵殿誌
正祖丁未命竪碑于赤池濱御製紀績銘曰式至今妥玆營窟我
先后之仁也尙能興雲興雨永賴我宅豳之民耶以上赤池古蹟
太祖年十七以价江亭長往禦蒙苛毒於匡城卽慶興古號是行得佟豆蘭价江之山大谷中與之偕來贊成功業後賜姓李氏詳見北道 陵殿誌价江在穩城 豆滿江北云靑海伯世家云今穩城柔遠派木○以上价江古蹟
按國內四嶽七瀆之萃靈皆白頭元氣之向陽分支者也惟豆滿之瀆在白頭傍近地爲
聖朝最初發祥之源故考厥古蹟則
穆祖當高麗通元之日北入玆土仕爲南京五千戶掌印之官監治奚關等城而其肇基則東林 斡東之陶穴 陵谷也後世之赤島 望德 赤池 价江歷歷可徵則豆滿全局無一非豳岐之疆土而著蹟者八處半在江右半在江左然江左不幸爲野人之侵占通國臣民擧目傷情南文忠公九萬巡北望斡東有詩曰 王跡舊基爲異域欲傾東海洗腥膻李文簡公鼎輔觀察時所 啓曰赤池 赤島 龍堂撫堡之間
列聖遺蹟在在流傳不可使泯沒請別撰碑陰以壽其傳然則撰碑壽傳事係重大故古來江右之蹟累登於儒疏 筵奏或施或未施而江左少無聞焉噫江左四處旣列於鍾穩源興相近之越濱又是白頭 土門以南而便同異域何哉天運幸環使我
聖祖赤子扶携入居繼以分界之審勘有年矣賤臣承 命視察邊務收籍各墾之願氓爲數萬戶而多讀書明農能知有
先王之樂土仰 舊陵則宛如含淚之宋圖向古城則豈無同袍之秦詩其在沿江撫諭之道倍切感衷適値
聖上繼天紀元節於慶源館叅賀禮于郡庭首尋龍堂
聖基神廟以至慶興斡東而還鍾城竊伏念我韓
祖宗發祥之地昭著江左實不隷於淸國所定之界內而此獨見奪彼忍强占不啻兩國和好之渝盟似是天下公議之一欠故玆敢按證

색인어
이름
金起泓, 南文忠公九萬, 穆祖, 李文忠公端夏, 穆祖, 佟豆蘭, 姜思德, 穆祖, 韓汝斗, 穆祖, 穆祖, 南文忠公, 鄭經山元容, 孝恭王后, 翼祖, 高宗, 朴必珍, 穆祖, 穆祖, 翼祖, 翼祖, 翼祖, 翼祖, 翼祖, 正祖, 度祖, 李翰林蒧, 度祖, 桓祖, 恭愍王, 太祖, 太祖, 太祖, 李原景, 白忠信, 原景, 原景, 李穡, 穆祖, 孝妃, 太宗, 英祖, 正祖, 太祖, 佟豆蘭, 穆祖, 南文忠公九萬, 李文簡公鼎輔
지명
白頭山, 白頭山, 土門, 長山嶺, 豆滿江, 茂山, 西豆水, 會寧, 鍾城, 魚潤江, 伊後江, 分界江, 豆滿江, 穩城, 美錢, 三汗江, 慶源, 琿春, 五龍川, 慶興, 鹿屯島, 茂山, 豆滿江, 寬谷, 東林城, 豆滿江, 豆滿江, 慶源府, 孔州, 豆滿, 南京, 蒙古, 南京, 鍾城, 豆滿江, 鍾城, 潼關堡, 豆滿江, 肅靑浦, 舍春川, 南京, 南京, 慶源府, 龍堂, 龍堂, 東林城, 斡東, 慶源, 龍堂, 寬谷, 龍堂, 寬谷, 斡東, 斡東, 慶興, 撫夷堡, 豆滿江, 金塘村, 東林, 慶興, 慶興, 高麗, 德陵, 安陵, 斡東, 斡東倉, 安陵, 慶興, 豆滿江, 斡東, 斡東, 斡東, 慶源, 豆滿江, 奚關城, 慶源, 鎭北堡, 豆滿江, 奚關城, 訓春江, 豆滿江, 奚關城, 豆滿江, 赤島, 斡東, 赤島, 奚關, 慶興府, 赤島, 赤島, 水羅堡, 豆滿江, 赤島, 赤島, 望德山, 慶興, 豆滿江, 望德亭, 望德峯, 慶興, 慶源府, 孔城縣, 慶興, 咸興, 歸州, 慶興, 望德, 赤池, 射龍淵, 望德山, 豆滿江, 屈伸浦, 寬谷, 高麗, 赤池, 斡東倉, 安陵, 德陵, 德陵, 安陵, 德陵, 赤池, 赤池, 价江亭, 慶興, 价江, 穩城, 豆滿江, 穩城, 价江, 白頭, 豆滿, 白頭, 南京, 奚關, 東林, 斡東, 赤島, 望德, 赤池, 价江, 豆滿, 斡東, 赤池, 赤島, 龍堂, 白頭, 土門, 龍堂, 慶興, 斡東, 鍾城, 淸國
관서
慶興府, 咸興府, 慶源館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부백두산하발상고적(附白頭山下發祥古蹟) : 목조(穆祖)·익조(翼祖)·도조(度祖)·환조(桓祖)의 고사와 문헌을 고증하여 백두산이 조선의 발상지임을 밝힘 자료번호 : jc.d_0008_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