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論
高句麗之時 疆土遠拓 其北部接于室韋 今
滿州 亦入北部 其南部至于蓋牟 今
山海關以東皆其地 自高麗以來 北部南部 悉爲契丹所據 金元以降 不復爲我有 而
鴨綠一帶 遂成天限 至我世宗世祖之時 摩天以北 拓地千里 六鎭棋置 外薄滄海 而
遼東終不能復 論者恨之 臣謂
遼東之不復 國之幸也
遼東者 華夷往來之衝也 女眞不踰遼東 不達中國 鮮卑契丹不得
遼東 不能控制其敵 蒙古不過
遼東 不通女眞 苟以愿順不武之邦 而擁有遼東 其害可勝言哉 和附則使价供億之費 兵丁調助之役 竭一國之力而不能支也 失和則四面受敵而兵革無已時 竭一國之力而不能支也
二祖之時 大明已都北京 遼瀋人爲畿甸 闚之固不可得 設令遼瀋尙屬諸胡 二祖不取矣 何者 得荒鹵無益之地 而增敵於天下者 英主不爲也 漢唐之世 尙按周秦之故都於關中而後 方得以威制天下 故中國智謀之士所論 唯東西二京之優劣而已 大明成祖文皇帝英略蓋世 知蒙古女眞之強 不可以遙制也 遂以大名爲歸 而後之主中國者 莫得以易之也 大名爲中國之都 則
遼東豈可復言哉 且我邦地勢 北以二河爲界
豆滿及
鴨綠 三面環以海水 疆場之制 渾然天成 得
遼東反爲贅也 何爲恨之哉 雖然苟使國富而兵強 一朝有抗衡天下之志 而欲窺中原一步者 非先得遼東 不可爲也 不然西得遼東 東平女眞 北拓境上 窮黑龍之源 而右與蒙古抗 斯足爲大國 亦一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