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조선시대북방사자료집

함경도관찰사 남구만(南九萬)이 후주진(厚州鎭)을 설치할 것을 요청한 상소(上疏)

  • 발신자
    南九萬
  • 발송일
    년도 미상 12월 (음)(癸丑十二月)

陳北邊三事仍進地圖疏癸丑十二月咸鏡道觀察使時

伏以臣猥以駑才 叨承重寄 日夜思竭其一得之慮 以效尺寸之報 而受命以來 適當連歲之飢饉 救死之外 不遑其他 荏苒之間 已及瓜期 竊欲以道內形勢淺慮之所及者 歸達于九重矣 千萬意外 承此仍任之命 遞歸之期又將隔歲 則凡有一二忖度之事 卽當上聞於黊纊之下 更不可等待他日玆敢不計狂僭 仰陳愚見 惟聖明之垂察焉 臣竊伏念本道雖云高句麗故地 而新羅統三之時 力不及於東北 悉爲淪入於女眞 高麗盛時 亦只以鐵嶺爲界矣 尹瓘以後始得開拓 而旋得旋失 不爲我有 惟我太祖天縱聖武起於本道 奄有大東 幅員之廣 西北抵于鴨綠 東北抵于豆滿 此實威德闢國之盛業也 在太宗時以守臣之失禦 棄富寧以北 以卽今輸城驛石幕地爲界矣 厥後金宗瑞際遇英廟 復開六鎭 其時廷臣亦多異議 而英廟排群言而任之 迄于有成 第其時藩胡之居在江內者 以離土徙去爲悶 請仍居江內 永爲不叛不貳之臣 其勢有難一時盡逐 挑其仇怨 故自朝廷不得已築長城於江邊 而凡江之內 地在長城之外者 割而與之 使藩胡居之 且富寧北車踰嶺外 乃是江內數百里之地 則宜爲我有無疑 其時不及建置州鎭之由 不出於載記 今不可詳 而想必或出於事力之不逮 或由於胡人之居其地者 不肯受朝命而徙去故也 所謂車踰嶺外 自茂山北行一百二十餘里 歷政丞破吾達竹-頓毛老東良洞老土部落等地至江邊 始有亇乙于施培地 亇乙于者 胡酋之名 而施培者 胡語堡城也 至今有城基古迹 其地開野數十里 而北枕大江 南帶長川 環以四山 平如鏡面 土地沃厚 又非他處之可比 觀其形勝 宜置重鎭 自亇乙于施培沿江東下 則歷歇然坪西加先利施都昆等地 一百數十餘里 始出於會寧農山堡 所謂歇然坪等地 皆昔日胡人聚落之處 開野之廣闊 不及於亇乙于施培 而土地之沃饒則無異 處處皆可爲數千百人耕作之地 臣於今春巡歷時 與北兵使臣尹天賚同入其地 觀其形勢 則果是天作奧區 決不可棄而不守 臣訪問於會富之人 又考見宣祖朝北兵使臣李鎰所記制勝方略會寧以南各邑 每被侵擾者 皆由於老土部落 蓋其地處於會寧 富寧 鏡城之交 而又自長白山下南行則道路散出於明川 吉州 端川等地 故所謂老土者 處於形便之地 無時竊發 我人不能制 其在我國 誠爲腹心之疾 肘腋之患 自會寧以南至端川各邑 設置數十山堡 皆所以備此賊也 曾在宣祖朝己亥年間 北兵使臣李守一多發軍兵 焚蕩老土部落 頗有擒獲 朝廷以爲大幸 加資賞賚 而餘種之伺釁竊發 猶不止熄矣 自淸人起於建州之後 江內藩胡及老土亇乙于等部落 沒數驅去 江外雜種 亦皆盡徙 故其地之無胡人形迹已久矣且茂山設鎭之處 本是惡石不毛之地 土卒無所耕食 不能保存 故自仁祖朝己卯年間 僉使朴深始爲往耕車踰嶺外 孝宗朝庚寅年間 僉使李晩天請於監司及兵使 更率土卒 入往耕作 其時監司鄭世規以晩天不待監司定奪分付 只聽兵使之言 徑先入去之故 枚擧其地可合移鎭之狀 且請晩天徑入之罪 朝廷仍許耕作 而使僉使每五日一往摘奸 使耕作土卒秋收後還歸本鎭 故自庚寅以後往來耕作 而土卒之外 亦有閒雜流民之入居者 百餘里之間 人家幾於相望 而亇乙于施培則村落尤多 雖有秋收後還歸之令 老弱遺民仍居其地者過半 今則事勢已成 不可更棄 且自茂山至江邊 乃百里之外 則僉使之五日一往摘奸 其勢誠難 設令五日每次入往只爲來去有煩而已 五日內四日則長無伺察之人 使無知土卒 散處於江邊 而鎭將坐於百里之外 其勢誠有不便者 且會寧之人 亦言於兵營請居都昆利施等地 未知其時兵使啓聞許入與否 而今則自都昆至利施六十餘里之地 人民之散居 亦已相接 尙今空棄者只西加先歇然坪二十餘里之地耳 臣竊念此地旣是豆滿江內 則元是我地 胡人竊據之時 雖難驅逐開拓 胡人自爲徙去五六十年之後 我國猶以爲胡人之故居 而不敢收拾有若待其還來者然 寧有是理哉 且前日老土之居其地也 爲害於我國如彼 則及今空棄之時 占爲我有 實是不可失之機會也 設或他日忽有種落復爲入據 則朝廷雖欲更取 何可得也 且我民方入居耕作 數百里間 已成不可遷之業 因而守之 以固邊鎭 有何難成之事 不可爲之勢 而猶復疑難至此哉 今之議者 或以爲此是胡人故居之地 我國移鎭之後 胡人若或還尋故地 有所爭詰 則弱國之道 勢難抗拒 必有撤還之弊 此則有決不然者我國之地 旣以江水爲限 此亦胡人之所知也 以此之故 長城外藩胡故居之地 我人今悉耕作 而越邊胡人及開市往來之胡 皆無一言 何獨於此地有還尋之事哉 若欲還尋 卽今我民之入居其地者 已如彼其多 而數十年間 尙無來詰之事 至於移鎭之後 意其還尋者 誠是過慮也 且果有來尋之擧 我國唯當指江水之界以對 辭直理順 保無他憂 若或不計彼此曲直必欲還入 則封疆之臣 亦當以死爭之 不失尺寸 若誘以還渠故物 而使異類復入瀰漫 則祖宗盛時 猶被其侵犯 富寧以南四五邑 殆無寧歲 而況今日使之復入 而可使吾民得安其居乎 以此言之 尤不可不及此時設置堡邑 以塞還尋之路也 議者且以爲沿江之地 接近彼境 移鎭聚民之後 潛越之弊 有不可防 必有連續生事之患 此則又有不然者 今自會寧慶興五邑邑治及各鎭堡 皆在江邊 若以潛越爲慮 而不可設置鎭堡云爾 則會寧等五邑邑治鎭堡 皆可移入於內地 何獨此地之設鎭 爲不可而已哉 設令此地禁民入居 元無人迹 則姦民亦必乘虛而潛越 已非得計 況今居民已滿 但無主管統率之人 其於防禁潛越之道 尤宜速置鎭將 分守要地 此等利害 豈不較然哉 臣意富寧車踰嶺以外 會寧都昆以上 乃是二百餘里之地 宜置一府於亇乙于施培古基 而西加先利施都昆等地 列置二三鎭堡以爲沿江防守之處 車踰嶺外可通長白山後者 只有朴下遷一路 亦宜置一堡於此地以備之 而此外會寧之豊山 富寧之梁永 茂山之玉連 鏡城之魚游澗等鎭堡 悉爲內地 皆可罷也 朝廷如或以一時新設 一時革罷爲難則姑先移置茂山鎭於亇乙于施培 移置梁永堡於朴下遷 移置豊山堡於利施 待其人民益聚 形勢益成 然後徐議設府 亦或未晩 而但亇乙于施培距富寧一百六十餘里 距會寧亦一百六七十里 形勢孤絶 而僉使爲任 地望不重 新設之地 恐難堪任 必須設府置倅 其於鎭邊之道 實爲合當 伏願聖明詢問廟堂而處之幸甚 且伏念甲山三水二邑 在於重嶺大脊之外 故入往之路 只有咸興 北靑 端川三處 而咸興之路 距三水郡九日程 北靑之路 距甲山府四日程 端川之路 距甲山府五日程 而峻嶺絶壑 危棧石路又是一國之所無 且三水之西則厚州廢四郡 皆爲空曠之地 故不得通路於江界 甲山之東則又隔白頭山南支 故不得通路於吉州 且玆二邑風土之寒苦 甚於六鎭 五穀不成 居民鮮少 而形勢之孤絶又如此 脫有緩急聲援決不可及 而平居之時 魚鹽衣被 亦不能相資於他邑 誠可閔也 臣聞自吉州西北堡 有獵貂人往來之路 可通於甲山府云 今年四月 使西北堡萬戶吳尙悌 吉州將官許潏 往尋獵路 樹木叢密 人馬不能穿出 五日之後始出於甲山同仁堡 又自同仁堡復尋來路 則二日半 還歸於西北堡 而中間有二嶺 皆不甚高峻 今若伐木開道 使之稍可通行人馬 則近可二百餘里 遠不滿三百里 又頗平易 大不如端川等路之險惡危絶不可著足云 此則本是我境 元不干涉於彼人 若開此路 三甲之人 平時可以資魚鹽 緩急可以通聲援 此亦大段利害 不可不爲也 且今使甲山人開通嶺脊以西之路 使吉州人開通嶺脊以東之路 則不過數十百人數日之役 尤無重難之事 且聞自西北堡三十里 有古西北堡廢城 又四十里有李陽春古基 而皆是人民可居之地 嶺脊西邊 又有甘坪地 而稍爲開野 可以耕作云 其間亦宜設置一二鎭堡 以爲防守譏察之地 若然則吉州之斜下北德萬洞 端川之崇義吾乙足雙靑黃土岐 甲山之鎭東等堡 悉爲內地 皆可罷也 朝廷未知本道地形 則必以路涉胡地爲疑 亦必以開路之後 姦民之越入胡地爲慮 而觀其地勢 與胡地隔絶 不知其幾百里 元無可疑 且卽今但不穿開大路 以通行人耳 凡獵貂網鷹剝樺等人 則相接於其間 然則若欲越入 開路與不開路無異 亦不當以此爲慮也 朝廷如或以一時諸堡之盡爲變易爲難 則姑先開路 習知其遠近險易 然後定其鎭堡可設之處 亦或未晩 伏願聖明詢問廟堂而處之幸甚 且伏念甲山三水形勢之孤絶 如右所陳 今雖開通吉州之路 只稍近易於端川等三路耳 亦是隔嶺數百里之外 緩急之際 及時相救 有不可必矣 自三水沿鴨江西下七十里 有厚州古地 所謂厚州 未知設於何年 廢於何時 而其地在江之南 自是吾地 且郊野之廣闊田土之肥沃 大異於三甲之崎嶇瘠薄 地形漸下 風氣頗溫 又異於三甲之寒苦 霜降最晩 五穀皆熟 誠是樂土可居之地也 自我國廢棄之後 曾爲胡人之窟穴 其地距茄乙坡知旣是接隣 而距別害亦不滿二百里 中間只隔烏蔓一嶺 胡人鳴鏑之聲 朝夕相聞 被其侵掠者 殆無虛月 幸其時胡人之作賊者 不過攘奪牛馬而已 故僅免於城池之淪沒耳 且當初朝廷旣廢四郡及厚州 以與胡人 而以長津江爲界 故唯別害茄乙坡知二鎭 置之長津江西岸 其餘廟坡神方江口魚面甘坡自作等堡則皆置於江水之東 與胡人夾江而居 而其設堡等處 皆急流絶峽重山疊嶂之中 道路險惡 人不堪通行 又無可耕之田 毋論防守形勢之便否 決非人民可居之地也 故卽今諸堡雖有邊將 而土卒或不滿五六戶 若使敵人永無來侵之事則可 脫有數十騎倉卒竊發之患 則必不能支吾於頃刻之間 今雖欲多實民人 而土地之險惡如彼 決無實民安保之理矣 自建州雄長之後 厚州之胡 悉被驅去 故以此五十年間 不聞警急 此實天幸也 若或早晩復有來據者 踰烏蔓嶺直入別害 則廟坡以北十餘堡及三甲 皆在賊之背後 自別害至咸興雖三百餘里 其間民居稀少 有同無人之境 實無防守之可恃 若使賊自別害直出咸興洪原以北至于六鎭 皆將不爲我有關防屛蔽之虛疏 莫甚於此 以此言之 厚州利害 又有甚於車踰嶺事 然則厚州廢棄之失 豈但爲樂土空棄之可惜而已哉 今若更置郡邑於厚州故地 則在三甲相依爲援 可無孤絶之憂 在咸興固其藩籬 可無疏虞之患 而長津江一帶自作魚面江口神方廟坡別害等鎭堡 悉爲內地 皆可罷也 且自咸興至別害三水界幾四百餘里 自三水至別害 又四百餘里 則官府政令 難及於四百里外 其間民人竄居山谷 有若鳥獸之難馴 且不無自中侵掠之患 而官家隔遠 不得赴愬 今若復置厚州 以爲邊防 則長津江上下諸堡 幷爲革罷 而割咸興 黃草嶺以西 三水李松嶺以南之地 合爲一郡而設邑於別害 則其在分境治民之道 實爲合宜 此等利害 臣經年熟思 反覆諮詢 然後始聞 實非偶然嘗試之言也 曾在庚子年間 趙啓遠爲本道監司時 往見厚州 以復設之意啓聞于朝 而聞其時朝議 以爲設鎭江邊久廢之處 則必有潛越犯禁之事以此不許施行云 果若此言 自惠山茄乙坡知 皆是沿江鎭堡也 又何只以厚州爲慮哉 此段利害 已悉於車踰嶺事 仰惟聖明 可以俯燭矣 且考見其時備局回啓 則以爲輿地勝覽厚州堡與四郡 皆屬江界 本非咸鏡道地而祖宗久廢之地 不可輕議云 此又有不然者 卽今厚州境內松田坡把守及厚州江口西邊把守 皆送三水人守直 而厚州江口東邊把守則江界人上來守直 以此言之 卽今分界 猶以厚州屬之三水可知也 輿地勝覽之屬於江界云者 未知何故 而臣考見龍飛御天歌第五十三開拓四境章下小注 以爲閭延 本咸吉道甲山郡閭延村 本朝太宗十六年 以距郡遼邈 割小薰頭以西爲閭延郡 我殿下十七年 陞爲都護府 屬平安道云 由此觀之閭延亦本是本道之地 況厚州又在閭延之東 則其爲本道之境無疑矣 蓋甲山之建置 在於麗末恭讓之時 而我世宗十七年始割閭延屬之平安道不久廢棄不守 又二十八年割三水別爲一郡 則其時建置沿革 疆域之一彼一此無常 今當只論其形勢之便否而已 此道與彼道 恐不足爲計較爭執之端也 且聞閭延等廢四郡 亦是曠野沃土可居之地云 國家之至今廢棄 實甚可惜 世宗朝廢而不守者 蓋緣國初本道咸興以北 平安道沿江諸邑 皆是驅逐野人新得之地 故南民之實邊者稀少 不足以守其地 而野人之越在江北者 其類寔繁 四郡越邊兀良哈忽剌溫等部落 尤肆跳梁 朝夕竊發 殺掠相繼 其時朝廷不欲以養人者害人 故棄之而不有耳 今則不然江北千餘里之外 絶無寇賊之形 今已四五十年矣 朝廷宜及此時 復我舊疆 漸次實民 我之形勢旣成 則雖使日後更來侵擾 亦不足爲患矣 凡邊隅之地 若以爲近賊而可棄 則賊之近我 終無已時 此豈計之得者哉 昔高麗睿宗朝 遼刺史常孝孫避金兵汎海而遁 以抱州及來遠城歸我 復以鴨綠江爲界 其時百官獻賀 以爲大慶 此卽今義州地也 恭愍王朝 我太祖以東北面元帥 率步騎一萬五千 踰咸興黃草嶺 自四郡江界等地 渡鴨綠江往擊東寧府兀剌城 以收奇功 以此言之 高麗得敵人二空城而喜慶猶如彼 今此四郡 旣在鴨江之內 而乃是太祖觸風霜冒鋒刃 跋涉建功之地則其在後代 宜可守而不可棄 又非特高麗抱州來遠之比 況今外無暮夜竊發之虞 內有流徙願入之民 朝以下令 夕而可成 有復疆之美 無難守之慮 顧何憚而不爲哉 朝廷如以一時盡復諸郡爲難 則姑先設郡於別害 而置鎭於厚州 以俟民人之漸聚 次第復設 亦或未晩 伏願聖明詢問廟堂而處之幸甚 今此三條 實係邊上大段處置 雖以文字開陳其便否 而亦必見其地形 然後可得其利害之實 臣上年冬 自咸興入三水 自甲山出端川今年春又徧歷吉州以北 至于六鎭諸處 山川之形勢 領略其槩 又所到之處 訪問土人 益得其詳 作爲圖本 凡道內各邑道里遠近 關防要害之處靡不畢載 臣雖不能親詣㮼前 口陳其狀 若此圖本 上塵乙覽 則凡其便否利害 必皆瞭然於天鑑之下 玆將圖本 幷疏以進 伏乞聖明留神省察 仍下廟堂 使之參考而施之 不勝大願 朝廷若不以臣言爲不可 賜之指揮 則今臣入北巡歷之時 宜有所處置 更乞聖照 臣無任戰慄屛營祈望之至

색인어
이름
尹瓘, 金宗瑞, 李鎰, 李守一, 朴深始, 李晩天, 鄭世規, 吳尙悌, 許潏, 李陽春
지명
鐵嶺, 鴨綠, 豆滿, 富寧, 藩胡, 藩胡, 富寧, 茂山, 會寧, 會寧, 會寧, 富寧, 鏡城, 長白山, 明川, 吉州, 端川, 會寧, 端川, 建州, 車踰嶺, 會寧, 豆滿江, 富寧, 會寧, 慶興, 會寧, 富寧, 會寧, 車踰嶺, 長白山, 會寧, 富寧, 茂山, 鏡城, 茂山, 富寧, 會寧, 咸興, 北靑, 端川, 咸興, 北靑, 端川, 厚州, 白頭山, 吉州, 吉州, 吉州, 端川, 開通嶺, 吉州, 德萬洞, 端川, 吉州, 端川, 鴨江, 厚州, 厚州, 厚州, 長津江, 長津江, 建州, 厚州, 咸興, 咸興, 洪原, 厚州, 厚州, 咸興, 長津江, 咸興, 厚州, 長津江, 咸興, 黃草嶺, 李松嶺, 厚州, 惠山, 茄乙坡知, 厚州, 厚州, 咸鏡道, 厚州, 厚州, 厚州, 厚州, 咸吉道甲山郡閭延村, 平安道, 厚州, 閭延, 平安道, 咸興, 平安道, 抱州, 鴨綠江, 義州, 咸興, 黃草嶺, 鴨綠江, 抱州, 厚州, 咸興, 端川, 吉州
서명
制勝方略, 輿地勝覽, 龍飛御天歌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함경도관찰사 남구만(南九萬)이 후주진(厚州鎭)을 설치할 것을 요청한 상소(上疏) 자료번호 : jb.d_0005_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