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근대한국외교문서

『조선책략(朝鮮策略)』

〖關係資料〗
  • 발신자
    黃遵憲
  • 발송일
    1880년 9월 6일(음)(高宗十七年八月二日)
  • 출전
    「庚辰修信使 金弘集과 黃遵憲《朝鮮策略》에 對한 再檢討」, 『東亞論叢』 1 수록본; 『수신사』 pp. 160-171, 「朝鮮策略」; 『日外』 13, 문서번호 136, 부기 1, pp. 389-94; 『黃遵憲』 上, pp. 251-8.
朝鮮策略 廣東黃遵憲私擬
地球之上 有莫大之國焉 曰俄羅斯 其幅圓之廣 跨有三洲 陸軍精兵百餘萬 海軍巨艦二百餘艘 顧以立國在北 天寒地瘠 故狡然思啓其封疆 以利社稷 自先世彼得王以來 新拓疆土 旣踰十倍 至於今王 更有囊括四海 幷呑八荒之心 其在中亞細亞回鶻諸部 蠶食殆盡 天下皆知其志之不少 往往合縱而相距 土耳其一國 俄久欲呑之 以英法合力維持 俄卒不得逞其志 方今泰西諸大 若德若英若奧若意若法 皆耽耽虎視 斷不可尺寸之土以與人 俄旣不能西略 乃飜然變計 欲肆其東封 十餘年來 得樺太洲於日本 得黑龍江之東於中國 又屯戍圖們江口 據高屋建瓴之勢 其經之營之 不遺餘力者 欲得志於亞細亞耳 朝鮮一土 實居亞細亞要衝 爲形勝之必爭 朝鮮危 則中東之勢日亟 亞欲略地 必自朝鮮始矣 嗟夫 俄爲遞狼秦 力征經營三百餘年 其始在歐羅巴 繼在中亞細亞 至於今日 更在東亞細亞 而朝鮮適承其弊 然則策 今日之急務 莫急於防俄 防俄之策 如之何 曰親中國 結日本 聯美國 以圖自强而已
何謂親中國 東西北 皆與俄連界者 惟中國 中國地大物博 據亞洲形勝 故天下以爲 能制俄者 莫中國若 而中國所愛之國 又莫朝鮮若 朝鮮爲我藩屬 已歷千年 中國綏之以德 懷之以恩 未嘗有貪其土地人民之心 此天下之所共信者也 況我淸 龍興東土 先定朝鮮 而後代明 二百餘年 字小以涖 事大以禮 當康熙乾隆朝 無事不以上聞 已無異內地郡縣 此非特文字同 政敎同 情誼親睦而已 抑亦形勝昆連 拱衛神京 有如左臂 休戚相關 而患難與共 其與越南之疏遠 緬甸之偏僻 相去固萬萬也 嚮者朝鮮有事 中國 必糜天下之餉 竭天下之力 以爭之 泰西通例 兩國爭戰 局外之國 中立其間 不得偏助 惟屬國 則不在此例 今日朝鮮之事中國 當益加於舊 務使天下之人 曉然於朝鮮與我 誼同一家 大義已明 聲援自壯 俄人 知其勢之不孤 而稍存顧忌 日人 量其力之不敵 而可與連和 斯外釁潛消 而國本益固矣 故曰親中國
何謂結日本 自中國以外 㝡與朝鮮密邇者 日本而已 在昔先王 遣使通聘 載在盟府 世世職守 至於近日 則有北豺虎 同据肩背 日本苟或失地 八道不能自保 朝鮮有一變故 九州四國 亦恐非日本所有 故日本與朝鮮 實有輔車相依之勢 韓趙魏合從 秦不敢東下 吳蜀相結 魏不敢南侵 彼以强隣交迫 欲聯脣齒之交 爲朝鮮者 自當捐小嫌 而圖大計 修舊好 而結外援 苟使他日者 兩國之輪舶鐵船 縱橫於日本海中 外侮自無由而入 故曰結日本
何謂聯美國 自朝鮮之東海而往 有亞美利加者 卽合衆國之所指都也 其土本爲英屬 百年之前 有華盛頓者 不願受歐羅巴人苛政 發奮自雄 獨立一國 自是以來 守先王遺訓 以禮儀立國 不貪人土地 不貪人人民 不强與他人政事 與其中國 立約十餘年來 無纖芥之隙 而與日本往來 誘之以通商 勸之以練兵 助之以改約 尤天下萬國所共知者 蓋其民主之國 共和爲政 故不利人有 而立國之始 由于英政酷虐 發憤而起 故常親於亞細亞 常疏於歐羅巴 而其人實與歐羅巴同種 其國之强盛 常與歐羅巴諸大 馳驟於東西兩洋之間 故常能扶助弱小 維持公議 使歐人不敢肆其惡 其國勢偏近大東洋 其商務獨盛大東洋 故又願東洋 各保其國 安居無事 則使其使節不來爲朝 爲朝鮮者 當遠泛萬里之中洋 而與之結好 況其迭遣使臣 有意以維繫朝鮮乎 引之以爲友邦之國 可以結援 可以紓禍 吾故曰聯美國 夫曰 親中國 朝鮮之所信者也 曰結日本 朝鮮之可將信將疑者也 曰聯美國 則朝鮮之所深疑者也
疑之者曰 日本 自平秀吉 興無名之師 蕩搖我邊疆 凌夷我城郭 荼毒我人民 賴明師攻守而後退 近年日本 變從西出 鷹瞬鶚視 益不可測 江華之役 西鄕隆盛 志在生釁 亦因巖倉大久保諸人 力爭而後已 彼其志 曷嘗須臾忘郢哉 條約之結 亦要盟 不得不從耳 及與之暱 是何異閉門而揖盜乎 曰西鄕之議攻朝鮮 二三大臣 獨排衆議 執不可 彼非不欲薦食邊鄙 以厚自封殖 顧度德量力 有所不能 則不如其已耳 朝鮮立國數千來 未嘗無人 未嘗無兵 無論攻之未必勝 卽萬一獲勝 撤兵則復叛 留兵則無力 況日本有事朝鮮 中國勢在必爭 爾時日本 遣其使臣 謁李伯相 伯相告以必爭 又勸以徒傷和氣 毫無利益 故其謀不行 彼知以日本攻朝鮮 旣難操必勝 況加以中國之助 左提右挈 東征西討 而日本必不支 故西鄕之說 卒不得行 旣不敢行 又以朝鮮密邇近隣 存無滋他族 實逼處此之心 故汲汲然講信修睦者 其意欲朝鮮自强 而爲海西屛蔽也 揣時度勢 爲日本計 必不能不出於此 況又今日之日本 外强中乾 朝野乖隔 府帑空虛 自謀之不暇乎 兵家有言 知己知彼 故必知日本所以結朝鮮之故 無所疑 然後 知朝鮮之結日本 亦無可疑
疑之者又曰 繪圖測地 險旣失 仁川一港 乃我帷闥 容彼往來 藩籬盡撤 非志圖人國 安用測安沿海之暗礁 侵畿輔之要地爲哉 曰古有禁販賣地圖於他國者 殺之無赦者 古有引外國使臣 繞道往來 不使知其我險要者 今非此之謂矣 今天下萬國 互相往來 近而東中 遠而歐美 凡沿海巖礁 皆編爲圖志 布之天下 以便航海 而遠則海濱 近則國都 皆有外使 終年駐箚 此通例也 盖力不足 雖拒之戶外 法取越南之邊鄙 英與緬甸之國政 亦不克自保 力足以自强 雖延之臥榻 英之民 偏居彼得俄都 俄之民 偏居倫敦 英京 亦無足爲害也 自强之道 在實力 不在虛飾 況日本 旣不能謀人 則俾熟吾道 乃可以資救援 朝鮮素未知航海 則自識其險 亦可以自守護 從前日本 因兵庫開港 使臣駐京 抵死堅拒 至於一戰再戰而後 蟠然改圖 今行之六十餘年矣 王公守國烏繫乎此哉
疑之者又曰 朝鮮風氣 未與外熟 見彼東人 異言異服 或厚聚觀看 或偶爾詬辱 維彼日人 志在恫愒 至於管理之官 亦敢拔刀以殺 苟和好出於眞誠 豈漫無約束 竟肆惡以呈毒哉 或曰 日本性情 好勝而不讓 貪利而寡耻 見小而昧遠 往往如此 特如此事 則兩國細民 猜嫌之未淺 非彼政府之意也 從前草梁一館 雖曰通商 而朝鮮所以困辱而禁制之者 實無所不備 彼心懷憤怒 非伊朝夕 加以釜山所居 類多對馬窮民 彼輩無賴之徒 祇求自利 安知大體 鬪歐鎖事 固非約束之所則及 觀日本政府 於拔刀一事 撤去山之城 亦可知其志矣 爲朝鮮者 但當恪守條約 於彼之循理者 力加保護 然彼後於彼之無禮者 嚴請究辦 庶情誼相孚耦 俱無猜矣 苟拘拘於薄物細故 不能捐棄 而坐失至計 非知者之所宜出此也
疑之者又曰 日本與我 壤地相接 種類相同 自言結日本 吾固信之矣 若夫歐美諸國 去我數萬里 飮食衣服 不與我同 嗜幣不通 言語不達 彼亟亟然 欲與我結盟者 非鄙利而何 彼利則我害 而子言聯美國 此鄙人之所惑者也 曰美之爲國 分國施政 而合三十七邦 爲合衆國 統而統領 故得土不加廣 隣其南方 有名檀香山國者 意求內附 彼且拒絶 其國尙多曠土 其土多産金銀 其人善於工商 爲天下首富之國 故得土不加富 其不貪人土地 不貪人人民 此天下萬國之所共信者 而顧英法德意諸國 迭來乞盟 此則泰西所謂均勢之說也 今天下萬國 縱橫搏噬 甚於戰國 而列國星羅棊布 欲保無事 必求無甚弱 無甚强 互相維持而可 苟有一國焉 行其倂呑則力厚 力厚則勢强 勢强則他國亦不克自安 歐洲一土 群雄角立 彼我之耽耽虎視者 旣無間可乘 故天下知其志必將東向 東向必自朝鮮始 俄苟有朝鮮 則亞細亞全勢 在其掌握 惟意所欲 而狹亞細亞全局之勢 反而攻歐羅巴 勢殆不可敵 泰西公法 毋得剪滅人國 然苟非條約之國 有事不得與聞 此泰西諸國 所以欲與朝鮮結盟也 欲與朝鮮結盟者 欲取俄國一人欲佔之勢 與天下互均而維持之也 保朝鮮 卽所以自保也 此非獨美爲然 然英法德意 以朝鮮地瘠 必賴戰勝攻取 迭有創傷 以刦盟約 尙非其所願 惟美國 自以爲信義所著 久爲中東兩國所信服 欲以玉帛 不以兵戎 故其來獨先 然則美國之來 非特無害我之心 且有利我之心 彼以利我之心來 反疑爲圖利 疑爲害我 是不達時務之說也
疑之者又曰 朝鮮國小民貧 而與諸大國結盟 誅求無厭 供億無度 藝不將疲於奔命乎 風俗旣殊 禮節亦異 接之非其道 不將疑而滋釁乎 曰古所謂犧牲玉帛 陳於境上 以待强國 以庇吾民者 古人以小事大之禮也 而今則無是 今之小國 若比利時若瑞士若荷蘭國 皆自立 未聞諸大國 督責之 苛求之也 卽使臣聘問 領事駐箚 資粮匪屨 彼自供 初到不過一朝見 終歲不過一宴饗 擧凡郊勞贈賄 皆無有也 安有旣無所供 安有疲應 至於儀文之末 酬應之細 彼亦猶人情 但知我無輕慢鄙夷之心 彼尙有何督過 況朝鮮貧瘠 無所利於通商 彼今者 但欲締盟而已 尙未必遣使臣設領事乎 而又奚疑焉
疑之者又曰 傳敎之士 煽誘小民 干預國政 稍稍以法裁抑 則動啓鬨爭 或激事變 旣與結約 應許傳敎 深患安有窮乎 曰天主敎之橫 天下所共知 顧其敢於橫行者 恃法蘭西左袒之耳 自法敗於普 撤歸護衛敎主之兵 意大利 遽以偏師 取羅馬 逐其敎主 敎主失所依倚 勢遂驟弱 至於近日 法亦屢抑敎士 國勢變而敎門益衰矣 但於立約之始 聲明傳敎之士 須遵國法 若有違犯 與齊民同罪 彼敎士不得肆志 則吾民不知滋事 至於美國所行 乃耶蘇敎 與天主敎 根源雖同 黨派各異 猶吾敎之有朱陸也 耶蘇宗旨 向不干預政事 其人亦多純良 中國自通商來 錢殺敎士之案 層見疊出 無一耶蘇敎者 亦可證其不如患也 彼敎之意 亦在勸人爲善 顧吾中土 周孔之道 勝之何啻萬萬 朝鮮服習吾敎 漸摩旣深 卽有不肖之徒從之 萬不至下喬木而入幽谷 然則令其傳敎 亦復何害 斯又不必疑也
疑之者又曰 誠如子言 天下有疏歐親亞素稱禮儀之美國 聯以爲交 未嘗不可 顧英法德意 從而效尤 接踵而至 則若之何 曰苟欲防俄 正利英法德意諸國之結爲盟約 互相牽制耳 且朝鮮 卽不利諸國之來 能終禁其不來乎 今地球之上 無論大小國 以百數 無一國能閉關絶入者 朝鮮一國 今日鎖港 明日又開 明日鎖港 後日必開 萬不能閉關自守也必矣 萬一不幸 俄師一來 力不能敵 則誠恐國非己有 英法德意 不顧俄人之專有其土 則群起而爭 潰壞決裂 殆不可收拾 前此有波蘭一國 俄德奧取以收分之 去年土耳其役 俄師未撤 諸國交起 亦割分邊地 與澳與英與德而後已 朝鮮苟爲之續 非吾之所忍言也 卽曰 仗先王先公之靈 群神群祀之福 天祚朝鮮 必無此事 而英法德意迭遣兵船 要刦盟約 不戰則不勝其擾 戰而不勝 則如緬甸之受制於英 安南之受制於法 亦事之所常有 幸不至此 則結一不公不平之條約 百福要求 百端剝削 經歷十數年 兵强國富 不能更改 亦不知何以爲國 正爲防俄之倂呑 憚英法德意之要挾 聯美國 乃不得不亟亟哉 誠使趁美國使者來 而議一公平之條約 則一例泰西之友邦 卽可援萬國之公法 旣不容一人之專噬 又何爲諸國之先導 爲朝鮮造福 卽爲亞細亞造福 此之不爲 尙疑乎哉 群議旣釋 國是一定 於親中國 則稍變舊章 於結日本 則亟守條規 於聯美國 則急締善約 而卽奏請 陪臣常駐北京 又遣使居東京 或遣使駐華盛頓 以通信息 而卽奏請 推廣鳳凰廳貿易 令華商船來釜山 元山津 仁川港各口通商 以防日本商人之壟斷 又令國民來長崎 橫濱 以習懋遷 而卽奏請 海陸諸軍 襲用中國龍旗 爲全國徽幟 又遣學生 往京師同文館 習西語 往直隷淮軍 習兵 往上海製造局 學造器 往福州船政局 學造船 凡日本之船廠炮局軍營 皆可往學 凡西人之天文算法化學鑛學地學 皆可往學 或以釜山等處 開學校 延西人敎習 以廣修武備 誠如是 朝鮮自强之基 基此矣 蓋於無事時 結公平條約 一利也 中東西國 與泰西所締條約 皆非萬國公例 其侵我自主之權 奪我自然之利 虧損過多 此固由來諸外情形 抑亦威逼勢刦 使之然也 今朝鮮趁無事之時 與外人交結 彼自不能多所要挾 卽曰歐亞兩土 風俗不同 法律不同 難遽合利來商人 歸地方管轄 然第與聲明 歸領事館暫管 隋時由我酌改 又立定領事權限 彼無所護符印 不敢多事 而其他 絶毒藥輸入之源 杜敎士蔓延之禍 皆可妥與商量 明示限制 自强之基也 於通商亦有利焉 我亞細亞居天地正帶 物産甚富 中國自唐宋以來 設市舶司 與外人通商 所用金錢 皆從外國輸入 數百年來 不可勝數 至於今日 金錢稍有流出 則以食鴉片烟之故也 日本受通商之害 則以易洋服用洋貨之故也 苟使不食洋藥 不用洋貨 則通商皆有利無害 朝鮮一國 雖曰貧瘠 然其地産金銀 産稻麥 産牛皮 物産固未嘗不饒 吾稽 去歲與日本通商之數 輸入之貨 値六十二萬 輸出之貨 値六十八萬 是歲得七八萬矣 苟使善爲經營 稍稍拓克 於百姓似可得利 而關稅所入 又可稍補國用 此又自强之基也 於富國亦有利焉 英國三島止産煤炭 法國止産葡萄 秘魯止産金銀 皆以富於天下 他若印度之然茶 古巴之糖 日本之綿 皆古無而今有 以人力創興之 竟得大利 朝鮮土尙膏膄 物産亦饒有 其人又多聰明 善工作 彼極南之奧大利亞 極之監察加 皆從古人跡不到之地 尙可開闢蓁莽 化爲沃壤 況於朝鮮之素居正帶者乎 苟使從事於西學 盡力以務財 盡力於訓農 盡力而惠工 所有者廣植之 所無者移種之 將來亦可爲富國 又況地産金銀 人所共知 若得西人開鑛之法 隨地摧覓 隨時採堀 地不愛寶 民無遊手 利益更無窮也 此又自强之基也 於練兵又有利焉 中國聖人之道 不尙武 不尙巧 誠以自治其國 但求守文守質 以期安靜 不欲以囂凌之習 機械之器 導民以啓爭 然但使他人 不狹其所長 我亦可守舊而不變 今强隣交逼 日要狹我 日侮慢我 同一乘舟 昔以風帆 今以火輪 同一行車 昔以騾馬 今以鐵金道 同一郵遞 昔以驛傳 今以電線 同一兵器 昔以弓矢 今以鎗礮 使兩軍有事 彼有而我無 彼精而我粗 不及交綏 而勝負利鈍之勢 旣判然矣 朝鮮旣喜外交 風氣日開 見聞日廣 旣知甲胃戈矛之不可恃 帆檣槳櫓之無可用 則知講修武備 考求新法 可以固疆圉壯屛藩 此又自强之基也 旣可以圖利 又可以圖强 國無寡小 但使有人有財有兵 卽以自立 彼瑞士比利時 犬牙交錯於諸大之中 尙能爲國 況以朝鮮之素稱名都 獨當一面者乎 朝鮮旣能强 將來歐亞諸大 必將與之合縱以拒俄 苟其不然 坐視俄師之長駈 坐聽他人之爪分瓦解 而害可勝言哉 語有之曰 兩利相衡 則取其重 兩害相衡 則取其輕 況利害相去之甚遠 而可不早決計乎
嗟乎 朝鮮一國 三面海濱 古稱天險 西北壤地 與我相接 數千年來 仰戴聲靈 傾慕德化 惟知有中國 中國爲政之體 極不願疲中以事外 凡在藩服 惟冀其羈縻勿絶 服我王靈 但不敢箕踞向漢 卽不願損一兵 折一矢 以立威 而朝鮮因是之故 朝野上下 皆修文學禮義 中國之衣冠禮樂 屢世恪守 而莫敢失墜 老子所謂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 無所陳之 至老死不相往來 誠天下一樂國矣 譬之 家有慈父 其子飽食安居 無所事 此朝鮮之所大幸也 而不幸至於今日 乃忽有天下莫强之俄羅斯 與之爲隣 而海道四闢 又無險阻之可扼 然猶賴其國 僻處海隅 民貧土瘠 故未至如印度之納土與英 如越南之割地與法 如南洋加喇巴小呂宋諸國之幷於荷蘭 幷於西班牙 彼俄羅斯者 又立國偏小 有諸大國 與之牽制 未暇東顧 遂得如天之福 世世相承 以至今日 至於今日 防俄之策 其不得不亟亟然 竭朝鮮一國之力 以防俄 小固不可以敵大 寡固不可以敵衆 弱固不可以敵强 以又幸而有中國 可以親 有同受俄患 力不足制朝鮮之日本 可以結 有疏歐親亞 侵人國之美利堅 可以和 斯蓋自先世箕子以來 殆乎今代 世宗立國 群后在天之靈 所呵護而庇佑之 乃有此一機也 期所以乘此機者 其正在今矣 前此三十年 中國以焚烟 故議罷互市 而一戰於廣東 再戰於江寗 今此通商者十九處 結約者十四國矣 前此二十年 日本以劫盟 故志於在攘夷 以一戰於馬關 再戰於鹿兒島 今則偏地皆西人 擧國學西法矣 當一二十年前 泰西諸國 船舶猶未堅 槍械猶未精 英法美諸國之要求者 不過通商 故雖戰而敗 敗而成和 雖所締條約 所傷實多 而尙無大實 今則俄人之所大欲 專在闢利 其船堅礮土 又遠勝於前俄國 近將樺太洲屯兵 移駐暉春 又於長崎 購煤五十萬銀 運往暉春 又遣大兵船二十餘號 派來太平洋 而朝鮮鎖港之稅仍興 二三年前之中國 日本相類 苟不知變計 恐欲求戰而敗 敗而和 不可復得也 嗟乎嗟乎 時勢之逼 危乎其危 機會之來 微乎其微 過此以往 未之或知 擧五大部 或親或疏之族 咸爲朝鮮危 而朝鮮切膚之災 乃反無聞知 是何異處堂之燕雀 遨遊以嬉乎 惟智慧 能乘時 惟君子 能識微 惟毫傑 能安危 是所望朝鮮之有人 急起而圖之而已 急起而圖之 擧吾策所謂親中國結日本聯美國 力行之 策之上者也 躊躇不決 旣忍需時 親中國 不過守舊典 結日本 不過行新約 聯美國 不過極飄風之船 受卬關之書 第求不激變 第求不生釁 策之下者也 第虞我詐 自剪其羽 丸泥封關 深閉固拒 斥爲蠻夷 不屑與伍 迨乎事變之來 乃始卑屈以求全 倉皇之失措 則可謂無策矣 朝鮮立國千數百載 豈謂無人 能悉利害 而顧甘於無策乎 決計 在國主 輔謀 在樞府 講求時務 無立異同 在廷臣 力破積習 開道淺識 在士夫 發奮興起 同心合力 在國民 得其道則强 失其道則亡 一輔移間 而朝鮮之宗社繫焉 亞細亞之大局繫焉 忠言逆耳 利於行 良藥苦口 利於病 豈故爲危悚之言 以聳人聽哉 吾借著而對此策 非吾心所忍 顧以時勢之所逼 不得不出於此 乃不殫强顔以代謀 攖悠以苦諍 若夫吾策旣行 濟之以智勇 持之以忠信 隨時以變通 隨事而因應 下孚其群黎 內修其庶政 斯又環海生靈之慶 非此策之所能盡者矣

색인어
이름
黃遵憲, 平秀吉, 巖倉大久保, 箕子
지명
廣東, 樺太洲, 黑龍江, 圖們江, 華盛頓, 江華, 仁川, 倫敦, 草梁, 釜山, 對馬, 北京, 東京, 華盛頓, 釜山, 元山津, 仁川港, 長崎, 橫濱, 廣東, 江寗, 馬關, 鹿兒島, 樺太洲, 暉春, 長崎, 暉春
서명
朝鮮策略
관서
上海製造局, 福州船政局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조선책략(朝鮮策略)』 자료번호 : gk.d_0006_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