주메뉴 바로가기내용 바로가기하단 바로가기
상세검색
  • 디렉토리 검색
  • 작성·발신·수신일
    ~
고조선단군부여자료집

후기조선(後期朝鮮, 기자조선+위만조선)의 역사 및 강역에 대한 기록을 시간 순으로 기록하다

  • 출전
    『大東歷史』 卷3 後朝鮮紀
 (起癸亥朝鮮天老王元年盡丁未朝鮮哀王二十八年) 凡四百六十五年
【癸亥】 天老王元年(周惠王十九年 ○ 日本神武三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五十八年) 以方士伯一淸爲國師
 王在東宮時 惑一淸語至是召入宮爲國師 待之甚厚 羣臣多不悅
 史氏(斷)曰 伊摯成湯之元聖也 傳說高宗之良弼也 擧皆未聞有以爲國師者也 伯一淸文不足以正誼行道武不足以折衝禦侮朝夕焉 無納誨䂓諫之言出入焉 無奬㧞賢俊之擧乃是一介方術之鄙夫也 尊之爲國師使儼然 居于百僚之首 烏足以爲邦國之師表乎哉
  [正義] (書以方士爲國師 謂之國師 則是擧國師之也 吁可勝歎哉)
【庚午】 八年(周襄王鄭元年 ○ 日本神武十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五十一年) 起求仙臺于紇骨山(在今成川郡)
 臺高五百丈 築以華紋石
 史氏(斷)曰 夫君表也 臣則影也 君範也 臣則器也 表正則無曲影 範欹則無端器理之恒也 故以湯祖之德聿求元聖以高宗之治 旁求良弼 今天老之臨御也 未聞有求賢之擧而尊禮方士汲汲乎 却老延壽之方 烏足以爲臣僚之表範乎 乃茲求仙之臺迎仙之樂 皇皇張張猶恐或後 而終不見有一仙之至者何也 蓋求其所無有至者 而迎其所無有來者故也 猶且迷而不悟誠愚矣夫
  [正義] (書起何譏也 仙不可以求者也 故特書以譏之)
【乙卯】 十七年(周襄王十年 ○ 日本神武十九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四十二年) 遣使使齊
 時齊侯小白卒 子昭立(是爲孝公)遺使吊之
 張迎仙樂于沸流江上(沸流江在今成川郡西)
 使樂工數百奏迎仙曲 宮女習迎仙舞
  [正義] (書張樂何譏之也 書地何譏之譏也 神仙虛無之事 初無有使至之而迎之者也 書張迎仙樂 則見其以荒唐之說視之 若眞有然也)
【丙戌】 二十四年(周襄王十七年 ○ 日本神武二十六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三十五年) 起太淸道觀于多勿郡(今成川郡)
 史氏(斷)曰 嗚呼 爲人君者受上天付畀之 重臨下民歸仰之 誠一日萬機不遑寧處矣 若有仙可求 則將舍萬椉之尊棄妻子 如脫敝屣而逍遙翶翔乎 方丈蓬萊之絶頂哉 假如熊經鳥伸致延歷之術玉液金丹 遂却老之方壽邁乎 喬松顧自孤身隻影乃麋鹿之與遊木石之與居 亦何樂之有乎哉 是未可知者也)
  [正義] (書譏崇信異端重困民力也) 王傳位于太子襄 自稱天老王太子卽位
 史氏(斷)曰 父母錫命曰名 子孫追加曰謚 名者或以命物 或以志喜 惟其意義之有取也 謚者擧其生前之美惡而稱之 故雖孝子順孫不能掩飾虛譽於其父祖者 惟其公義之有在也 今王天老之號 旣非孝宗之嘉錫 亦非修道之追尊 則其義奚取乎 故特書自稱譏之也 ○ 又曰 凡人之生也 少而老焉 猶日之有夜理之常也 老之者天也 非人之所爲 亦不得以人之智力所可私而免之者也 今王方專志用力乎 不老之方而乃以天老稱之 抑天誘其衷使之自悟哉 奚不顧名而思義乎
  [正義] (書王傳位于太子 自稱天老王 以見其崇信虛無厭棄塵勞斷出於己 固非他人使之異時金丹有甚鴆毒 不得延年之術反貽覆身之禍 爾尙誰咎乎 然則神仙之學 果何益哉 故特書而甚譏之)
【丁亥】 修道王元年(周襄王十八年 ○ 日本神武二十七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三十四年) 加封方士伯一淸 爲國太師鎭國侯
 伯一淸恩寵日隆 以妄誕之語 專事欺蔽 擅作威福 羣臣畏其勢 莫敢言其非
  [正義] (一淸書方士己見於前 而不嫌重複者惡而甚之 且以著國太師之職 非其人也)
流諫臣冉西赤于氈城(今穏城郡)
 冉西赤石州(今江界郡)人 稟性剛直 見一淸顓權 謂廷僚曰 食君之祿而不能諫君之非 社稷將危異日 以何面目歸見先王之靈於地下乎 卽詣闕極論一淸之罪 叩頭出血 王大怒 竄於氈城使監馬塲
 史氏(斷)曰 人君之失德莫大乎 愎諫而用邪 惟修道崇信 一淸之奸 回斥逐西赤之忠 讜其不亡也幸矣 ○ 又曰 人臣之事君莫先乎 納誨而閉邪迨此之時 盈庭臣僚 苟非阿附於權姦 甘作奴膝而婢顏 則擧皆畏懼其氣焰 莫不縮頸而閉舌矣 能抗言直諫者寥寥乎 無聞惟西赤憤妖孽之專擅憂社稷之傾危叩闕敢言其激烈之辭 氣足以褫老方士未死之魄 使後之人想像其慷慨之音容於簡編之中 而不覺起敬欽歎於千載之下 可謂古之遺直也
  [正義] (未有書諫臣者 書諫臣何美西赤爲人臣盡忠諫之道 書流諫臣則所以著修道咈讜言崇異端之失直 書而美惡自見矣)
【辛卯】 五年(周襄王二十二年 ○ 日本神武三十一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三十年) 秋九月 朔 日食 ○ 天老王崩
 王老王服金丹藥 不勝燥菀而崩
 史氏(斷)曰 人君修德行仁 則躋斯民於仁壽之域 而祈天永命享國長久矣 惟天老王徒逞一己之私以求延壽之術 卒至金丹無靈 不得享其天年 而竟不知悟哀哉
王自稱修道王
 史氏(斷)曰 人君修道 則其國治 不修道則其國亂 今修道之爲君也 盈庭臣僚未聞進修道之策 匝域黎庶未得蒙修道之澤 不修列祖仁義之道 而復蹈天老之覆 轍克修求仙延壽之道 可謂修爲君之道乎哉吁
  [正義] (書譏稱修道之名 而無修道之實也)
【丁酉】 十一年(周襄王二十八年 ○ 日本神武三十七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二十四年) 置道士館
  [正義] (道士何方士也 修道卒以金丹誤 故特書譏之)
 起神山于浿江(今平壤 大同江)
 築神山浿江中流上 起樓臺 珠翠金碧 炫人眼目
 史氏(斷)曰 甚矣 土木之足以禍人也 於修道蓋可鑑矣 盡一國之力竭一國之財 山林不足於材木 文石不足於礎甃 金鐵不足於鉤攣 陶治不足於盖覆 丹靑不足於縹繪 匠氏不足於雕鏤 鞭笞驅役惟日不給而不知竹島之風 己伏於道館之營 金丹之毒 早煉於神山之築 曾不得却老延壽之術 以快其心極 其意豈不大可哀㦲
  [正義] (書起何譏也 山不可以起者也 况於以神名之乎 以見其信荒誕事土木之失也)
【辛丑】 十五年(周襄王三十二年 ○ 日本神武四十一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二十年) 夏五月 白虹 貫日 ○ 殺上柱國西門長壽
 西門長壽謀誅一淸 機事不密 其舍人有怨長壽者 暗告於一淸 一淸誣奏長壽 謀逆王 遂賜長壽死
 史氏(斷)曰 上天之昭昭垂象而示戒于人君也 不啻若慈父之於愛子之諄 諄然當恐懼悔悟之不暇 惟荒誕是信 惟阿諛是聽恬然 不以爲戒未幾而有西門長壽之事 上無一言審覈之事 下無一人營救之議 使股肱大臣竟被讒口之禍而亦帖然不以爲意朝鮮之不至於淪亡也 亦幸矣夫
  [正義] (直書殺者 以見修道崇信 奸讒殺戮大臣之失 一淸專擅威權 誣䧟忠良之罪 不曰一淸殺之者 咎在於上也 具官哀長壽之無罪也 又譏其如上柱國之大臣 而不問其罪之有無斬刈之 若草菅之易耳 其於國軆何如哉)
【己巳】 十九年(周頃王壬臣三年 ○ 日本神武四十五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十六年) 遣方士盧龍 入海求神山
 盧龍伯一淸之徒 王使率水手千餘人 駕大船數十艘 往東海求神山至竹島(今三陟郡 鬱陵島) 遇風皆覆沒 惟盧龍所駕船 僅免而還
  [正義] (書譏之也 嗚呼使神山果有之豈可求耶 遣方士而入海冀 或有遇王之惑甚矣哉 故大書以著修道之失 爲求神仙者之戒爾)
下下大夫公孫康于獄
 公孫康諫曰 盧龍以妖言 欺君渰殺無辜 助一淸爲奸 願王詳察之 王怒 下康于獄
 史氏()曰 甚哉 似是之足以惑人也 西方有獸其名曰騶 虞其性好生出則天下偃武人以其文之似虎 而遂以爲虎也 南方有昭明之鳥焉 其性好殺見 則天下交兵人以其羽之類鳳 而因以爲鳳也 方公孫康之匿情 而求名也 似有勁直之風 而竟至於顓權 弑主爲人君者 不可不詳察 於似是之小人而不惑之也
  [正義] (書無罪曰下獄 公孫康小人也 而書其官何於是康之惡末著矣 君子樂於成人之美 故不以其終焉之惡 而倂沒其始焉之善 所以文無貶辭耳)
王崩 太子邇卽位
 王服金丹藥 發悶 尋崩 太子邇卽位
【丙午】 徽襄王元年(周頃王四年 ○ 日本神武四十六年 ○ 西曆紀元前六百十五年) 方士伯一淸盧龍伏誅
 王命誅一淸及龍 京都士民持酒相賀
  [正義] (凡誅殺反逆及大罪曰伏誅 書伏誅罪不容於誅也 又深抑左道於方士 特以伏誅書之)
公孫康爲上大夫
  [正義] (特書以著康顓權遷王之兆)
贈冉西赤爲上柱國
 冉西赤憂憤成疾卒 己數年 王甚悼惜之 追拜是職
  [正義] (書嘉追褒賢臣也)
【壬戌】 十七年(周定王瑜八年 ○ 日本神武六十二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九十九年) 初立家室闤闠稅
 公孫康托以財用不贍 勸王立闠(音還)闠(音櫃)稅 實納之以充其私藏 民情騷怨
  [正義] (書初以譏國利之作俑也)
【丙寅】 二十一年(周定王十二年 ○ 日本神武六十六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九十五年) 王崩 太子叅卽位(是年五歲)
【丁卯】 奉日王元年(周定王十三年 ○ 日本神武六十七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九十四年) 以叔父靜爲上柱國
 王以叔父靜爲上柱國 委以軍國重事
【壬申】 六年(周定王十八年 ○ 日本神武七十三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八十九年) 公孫康殺上柱國靜
 公孫康素憚靜之正直 不得預政 一日設宴 邀靜飮醉之 使劍客刺於筵 康佯驚遽呼家奴 執客殺之 以滅其口 卽馳入宮 奏以上柱國靜爲盜所害 王不疑焉
 史氏()曰 小人之禍人家國也 忠良者䧟之 正直者害之 以其不附於己也 柱國靜以王室之至親 任軍國之重事 輔幼冲之主居羣僚之首 社稷生靈之所係於己者 顧不重且大歟 况應稔知逆康之小人矣 若其姦軌己露 則當聲討而誅之可也 若其羽翼旣成 則隨機而圖之可也 不此之爲而玆乃趨走於宴筵之招逡巡乎 杯酌之間身旣云 亡國隨以危其不智也甚矣)
  [正義] (凡賢臣遇害曰 某殺某官某直書殺 而康戕害賢大臣之罪著矣 具官則賢靜而予之也)
【丙子】 十年(周簡王夷元年 ○ 日本神武七十六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八十五年) 春二月 蒙
 時連陰數旬 晝而不日 夜而無月 暴風四起 欲雨 不雨
 公孫康尊王爲奉日王 康自爲攝政太伯
 康驕奢日甚 其祭祀宴飮 皆僣用王禮 黜陟百官率意爲之
  [正義] (書自爲專也 以見康無君之罪也)
【壬午】 十六年(周簡王七年 ○ 日本綏靖天皇三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七十九年) 公孫康遷王于別宮
 康憚王年智漸長 乃幽於別宮 使人請之 日太伯康功高願錫冕服 以褒揚 王怒曰 康之心路人所知盍請禪位 而只求此耶 康聞而大懼 弑謀益切
 史氏()曰 于斯時也 人主之威柄己歸於逆 康之掌握奉日 只寄生之君耳尙且發怒於冕服之請 以速禍患決非居屯傾否之策也 雖欲令終得乎
  [正義] (遷者强遷不順之辭直書遷 而公孫康不臣之惡極矣)
王崩 下大夫南宮齊成 迎王族子和義侯僅入 卽位
 王憂憤成疾 遂崩 下大夫南宮齊成 爲人膽大能言有識鑑 嘗見和義侯僅 有昇平帝王之象 以識(音志)於心 至是誓曰 爲人臣而不能靖社稷 報君讎何以立於覆載之間乎 仍往說曰 立王之至親 則君禍不旋踵 若立疎族 則德君不忘可以安享富貴矣 然之因問計焉 齊成曰 吾見和義侯徒善而己 必不背君康從之 遂迎立僅爲王(僅天老王玄孫)
 史氏()曰 奉日暴崩 繼嗣虛位 迨此之時 內外臣僚皆逆康之腹心爪牙也 政令賞罰亦逆康之頤指喜怒也 康之視神器直 若眼中物非不欲攫而取之 猶畏公議之攸在 亦憚民心之不服 方在躕躇之際耳 南宮齊成素以抱忠懷智之姿 識人君於初潛之時 說奸凶於唇舌之間 喩之以義㗖之以利 擁立德昌使箕氏一千年宗社亡 而復存絶而復續 又能雍容計畫元惡授首於杯酌之間 家國奠安於盤泰之上 眞可謂社稷之臣矣
  [正義] (直書迎入卽位 嘉齊成靖危難扶宗社之功也)
【癸未】 德昌王元年(周簡王八年 ○ 日本綏靖四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七十八年) 賜公孫康 功臣號
 南宮齊成密奏曰 康伺王之動靜 願賜功臣號 以安其心 而乘便圖之 王從之
【甲申】 二年(周簡王九年 ○ 日本綏靖五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七十七年) 攝政太伯公孫康 伏誅
 王密使南宮齊成 伏甲於殿廡 設宴召康 赴筵酒酣日晚 王起身如廁 伏起執康誅之 於市 盡滅其族黨
初置阿衡府 以南宮齊成 爲太阿衡
 齊成爲政公平 進賢退邪 治化敷洽 朝野頌德
  [正義] (書初置以某爲某官嘉之也 又以見其官得其人)
【庚子】 十八年(周靈王泄心十一年 ○ 日本綏靖二十一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六十一年) 春有星孛于箕 ○ 王巡郡縣 ○ 王崩于遼原(今德川郡)
  [正義] (在外則地書崩于遼原在外也)
子朔卽位
【辛丑】 壽聖王元年(周靈王十二年 ○ 日本綏靖二十二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六十年) 蝦夷卉么攈厚氂入貢(蝦夷今日本北地 伊蘇島卉么攈厚氂其酋長名 ○ 攈音捃氂音里)
【甲辰】 四年(周靈王十五年 ○ 日本綏靖二十五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五十七年) 太阿衡南宮齊成 卒
 王親率百官 送其喪於郊外 命禮官厚葬之 追封以侯爵
  [正義] (書官 書姓名 書卒賢而予之也)
【丁卯】 二十七年(周景王貴十一年 ○ 日本安寧天皇十五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三十四年) 置尊賢舘以熊國珍爲太師
 熊國珍 定襄(今郭山郡)人 王聞其賢迎爲太師 論政得失 裨益弘多 百姓作歌以讚美之)
  [正義] (書美得賢也)
【辛巳】 四十一年(周景王二十五年 ○ 日本安寧二十九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二十年) 王崩 子藜卽位
【壬午】 英傑王元年(周敬王丐元年 ○ 日本安寧三十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十九年) 烹連朔守媓彛長
 王聞連朔(今泰川郡)守媓彜長 貪賂害民 烹殺之
【丙申】 十五年(周敬王十五年 ○ 日本懿德天皇六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五年) 北胡入寇(北胡在西北界 卽支那所謂東胡)
  [正義] (凡犯順曰冦)
王自將伐北胡 大破之
 北胡寇邊 王自將精兵三千餘人 伐之 斬首千餘級 拓地千餘里
  [正義] (凡國君親將兵曰自將 興師有名曰伐)
【丁酉】 十六年(周敬王十六年 ○ 日本懿德七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四年) 王傳位于太子岡 太子卽位 尊王爲上王 ○ 上王獵于北塞
 上王好田獵親 率精騎出獵于北塞
 史氏()曰 王者春狩而冬獵 蓋所以鍊兵 講武於農隙 而安不忘危之義也今上王躬擐甲胄 親執櫜鞬 以萬乘之尊 夸一夫之勇 放鷹隼而爲戲逐麋鹿而爭先作禽荒於絶塞之外 非所以揚武於北胡也 亦非所以貽謨於後嗣也 卒至身殞行宮 而迷不知返可勝歎哉
  [正義] (書獵何譏禽荒也)
【戊戌】 逸聖王元年(周敬王十七年 ○ 日本懿德八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三年) 置鄕憲長于州郡
 置鄕憲長于州郡 勸民以孝悌之道 及農桑之事
  [正義] (書美並行其敎導之衣食之之方也)
【庚子】 三年(周敬王十九年 ○ 日本懿德十年 ○ 西曆紀元前五百一年) 春二月 太白晝見 ○ 上王崩 于抱州行宮(抱州義州郡)
【甲寅】 十七年(周敬王三十三年 ○ 日本懿德二十四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八十七年) 秋八月 地大震
  [正義] (地震異矣 而地大震 則異之大者也 故謹以書之)
王崩自混卽位
【甲子】 濟世王十年(周敬王四十三年 ○ 日本懿德三十四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七十七年) 冬十一月 桃李華
 冬至後數日 宮苑桃李華 羣臣以爲春光早到 是太平之兆 因進頌功德 王怒責曰 非時而花 有國之灾 卿等阿諛反以爲瑞 豈君臣勸戒之道耶 左右大慚
  [正義] (書冬桃李華異也)
禁潜商于齊魯
 魯齊兩國之境 只隔海民時 有航渡潜商者 王聞之曰 商本末利 愚民競逐恐生邊釁 命司法禁之
 史氏()曰 自貞敬王十三年 糴米齊魯之後 啓奸民潛商之路 己二百三十四年矣 今王慮邊釁而戒逐利斷然禁之 亦可謂善謀國矣
【乙亥】 二十一年(周貞定王介三年 ○ 日本孝昭天皇十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六十六年) 王崩 子壁卽位
【庚辰】 靖國王五年(周貞定王八年 ○ 日本孝昭十五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六十一年)夏四月 雨糓三日
 時雨糓三日 民蒸食之味 似倉之陳米
 史氏()曰 王者之治國也 見一物之非常 則必省其政以爲祥歟 吾何德而來之有 則益勉以爲灾歟 吾何戾而致之有 則必改夫如是 故祥不謾至灾虛其應 今糓之雨三日 而上未有修省之方下 無有警告之語 抑以爲之祥而置之歟 不以爲之灾而忽之歟
  [正義] (糓者致人之力 因地之利而生者也 非天之所可雨者也 故特書而異之)
【辛卯】 十六年(周貞定王十九年 ○ 日本孝昭二十六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五十年) 置進言館
 設進言館 擇羣臣中正直者數十人 以進規諫
  [正義] (書置館何人君莫不憚言聽言 而今置館而進言所以開不諱之門也 故書而美之)
徵處士堵𢬎歈爲太阿衡
 堵𢬎歈𢬎(𢬎音亘 歈音兪) 遼連(今支那遼東 九連城)人 事親至孝 聞于朝王曰 孝於親者 豈不忠於君耶 乃召用之
 史氏()曰 人君以孝治民 則一國興於要 人臣以孝事親 則一家興於孝 如堵𢬎歈之孝而尊 而用之求忠於孝之門之義 靖國其得之矣 故特書而交美之
  [正義] (書美得人也)
【戊申】 三十三年(周考嵬八年 ○ 日本孝昭四十三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三十三年) 王崩 子澄卽位
【乙卯】 導國王七年(周考王十五年 ○ 日本孝昭五十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二十六年) 太安宇和冲反
 宇和冲太安(今玆山郡)獵戶 恃其慓勇 自稱將軍聚衆數萬 攻䧟北鄙三十六郡 勢甚猖獗
  [正義] (自下逆上曰反)
冬十月 賊逼京師 王奔穴口
 賊鋒所向官軍望風而潰 宇和冲因進圍京城 王奉廟社主浮海 如穴口
  [正義] (播越之辭有三如緩辭也 奔急辭也 走賤辭也 導國不能修德 懷民以致寇賊 竊發州郡崩潰 又不能選將勵兵 以捍禦之 剿誅之 乃棄京師之根本奉廟社於海舶 以萬乘之尊之貴 效匹夫逃竄 苟免之事 可愧之甚矣故特書以譏之也)
車駕至穴口
  [正義] (前書王奔穴口者 譏導國奔竄之失 此書車駕至穴口者 正王者萬乘之儀也)
【丁巳】 九年(周威烈王午二年 ○ 日本孝昭五十二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二十四年) 師收復京城 誅宇和冲(餘黨散走北胡)
  [正義] (凡得其罪人於臣子者 曰誅 特書而快之也)
車駕還京師
【丁卯】 十九年(周威烈王十二年 ○ 日本孝昭六十二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十三年) 王崩 子騭卽位
【壬申】 赫聖王五年(周威烈王十七年 ○ 日本孝昭六十七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九年) 遣監察官于州郡
 遣監察官于州郡 察吏民之善惡 賞賢能罰貪奸 民大悅
 史氏(斷)曰 帷墻之外目不能睹里舍之間耳不能聞 故人主思以一己之耳目欲廣一國之聰明 今赫聖王遣監察官 于州郡 吏民之善者賞之 惡者懲之 如己之 明無不視 聽無不聞 非聰明之主 烏得以致此㦲
【戊寅】 十一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 日本孝昭七十三年 ○ 西曆紀元前四百三年) 北胡酋穆修吉康黑入貢 ○ 燕遣使來聘
 燕(今支那直隷省)地與西鄙相接 周宗室召公奭所封之國 至後孫(卽僖公)始遣使來聘
【乙未】 二十八年(周安王驕十六年 ○ 日本孝安天皇七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八十六年) 夏五月 朔 日食 ○ 王崩 子謵卽位
【辛丑】 和羅王六年(周安王二十二年 ○ 日本孝安十三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八十年) 春二月 熒惑鉤于箕
 芒角大動 日者占主兵起
燕人寇滿番汗(今支那盛京省) 守苗春長擊敗之
  [正義] (凡外患書寇書䧟應之者書擊)
【辛亥】 十六年(周烈王喜六年 ○ 日本孝安二十三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七十年) 王崩 子賀卽位
【壬子】 說文王元年(周烈王七年 ○ 日本孝安二十四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六十九年) 置博文館
 置博文館選士民有才德者三百人 侍太子共勉文學
  [正義] (書置何予之也 以見其重國本崇文學之美意也)
【丙辰】 五年(周顯王扁四年 ○ 日本孝安二十八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六十五年) 燕秦介 入寇䧟遼西諸郡
 燕(燕桓公時)秦介率兵二萬 倍道入寇遼西諸郡 無備望風奔潰
上軍大夫衛文言擊燕軍於五道河 大敗之
 衛文言率三萬兵 伏於五道河(在今支那遼東 陽山城北) 邊蘆葦中待 燕軍半渡 擊之 大破之
【丁巳】 六年(周顯王五年 ○ 日本孝安二十九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六十四年) 衛文言擊燕軍於連雲嶋 大破之 殺其將秦介(按介一作開)
 秦介陸不得進 移屯於連雲島(今支那遼東 遼河口) 備船筏爲渡海 來襲之 計文言探知之 追擊大破之 遂射殺介 餘衆遁去
 史氏()曰 朝鮮君民久狃升平罕覩兵革 燕人乘邊境之無備要 肆其虎噬鯨呑之欲時 則內乏折衝樽俎之策 外鮮捍禦封疆之才 惟衞文言以一介之臣皷三軍之氣 初乃挫之於陸 終能殱之 海使燕馬不敢復牧於遼西之野 其豐功偉烈 駕答夫坐原之戰 文德薩水之捷逈矣 故大書以美之
  [正義] (書嘉禦暴寇固邊圉之功也)
【己未】 八年(周顯王七年 ○ 日本孝安三十一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六十二年) 秋 王崩 子華卽位
【甲子】 慶順王五年(周顯王十二年 ○ 日本孝安三十六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五十七年) 春正月 地震
【乙亥】 十六年(周顯王二十三年 ○ 日本孝安四十七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四十六年) 北胡酋厄尼車吉汗來朝
 北胡酋長厄尼車吉汗來朝 獻馬二百匹 請兵伐燕王許之
遣下軍大夫申不死 侵燕拔上谷城(在支那遼東)
 王以申不死爲將 發兵一萬 與北胡騎兵一千 合力攻燕(燕文公時)上谷城 拔之
  [正義] (凡興師無名曰侵攻 取用力多者曰拔 書譏不務綏遠能邇 而窮兵黷武也)
【戊寅】 十九年(周顯王二十六年 ○ 日本孝安五十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四十三年) 燕請和親 許之
 自上谷之役 連年相攻 至是 燕遣使請和 許之
  [正義] (書請何卑辭也 書許何尊辭也 朝鮮王者之國 燕侯爵之邦 尊卑之分逈殊 故書請書許而別之請者下於上之辭也 許者上於下之辭也 辭微而意自見矣 又美王之不勤 遠畧而休兵息民也)
王崩 自詡卽位
【乙卯】 嘉德王元年(周顯王二十七年 ○ 日本孝安五十一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四十二年) 夏大赦
 時久旱 疑有寃獄 大赦 以示寬典
 史氏()曰 刑威令也 其法至于殺而生人之道存焉 赦德令也 其意在乎 生而殺人之道寓焉 使民知犯刑之必死 則死者鮮矣 使民知當赦而得生 則故犯者多矣 故聖王有原情而貸罪之擧 若嘉德以旱爲憂 則當審刑獄 以釋無辜 減賦歛 以紓民力 發倉廩 以濟貧乏 疏灌漑以便耕作庶乎 其弭之之道也 玆乃疑有寃獄而赦焉 使有罪者得以倖逭 而啓民以易犯之路 是刑之失而恩之濫也 故書而譏之
  [正義] (書譏之也)

 久旱 不雨 王親行雩祭
【癸卯】 二十五年(周愼靚王定三年 ○ 日本孝安七十五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十八年) 王伐燕 不果行
 王聞燕侯噲無道 欲興師伐之 大夫王禮諫曰 燕噲無道 雖不聲討將自斃 且邊塵幸息有年不可動武 以困生靈也 王乃止
 史氏()曰 王者之代天而理民也 不以疆域而爲限燕噲反道 悖德民墜塗炭當如拯焚救溺之 是急嘉德之欲興師而討之也 寔出於誅無道 吊其民之意非窮兵黷無之爲也 爲其大夫者不知計畵而贊之 反爲諫諍而沮之 抑亦何必哉 故特書不果行 惜之甚而譏之切也
  [正義] (未卒事不書 書不果行 何惜之也 凡征討書不果譏之也 譏其不能伐有罪也)
【乙巳】 二十七年(周愼靚王五年 ○ 日本孝安七十七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十六年) 秋九月 瞢
 日月瞢瞢然 不光明者 數旬 占主大喪
王崩 自煜卽位
【丙午】 三老王元年(周愼靚王六年 ○ 日本孝安七十八年 ○ 西曆紀元前三百十四年) 遣上柱國 王霖如周
 王霖(禮之子)使周 盡禮問答 如流周君臣驚 歎其偉表雄辯
 史氏()曰 朝鮮肇基於太祖而撫有東方 姬周建國於武王 而御于支那 其名號威權不相上下 而修好之使聘問之禮久 未有聞似欠於交隣之誼矣 今三老王於周家微弱之際 遣秩高之人修與國之好 王霖善於辭令 以達王命可謂不辱君命者矣 故特書而交美之
  [正義] (凡聘問正統遣使于外國 曰遣某官某如某使臣 不辱命書 其名甚者具其官書 遣以著王修交隣之道書 如以美霖盡出使之職矣)
【癸亥】 十八年(周赧王延十七年 ○ 日本孝安九十五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九十八年) 北胡尼舍獻翻郞(尼舍北胡之王號 翻郞胡語樂工也)
 北胡獻翻郞一部羣臣諫曰 樂非先王之正音 率多凄怨 願勿受王曰 遠人來獻 却之非禮 乃受之厚其賞賜焉
 史氏()曰 瓦釜不以代犠樽 燕石不以充圭 璋器不相爲用也 藜藿不以爲鼎實 毛罽不以緝華 袞物各有宜也 鄙俚之曲不間於正音聲不使亂也 今翻郞之樂 不可以薦於宗廟 而格鬼神不可以奏於廟堂 而饗臣僚不可不用於鄕國而化民俗乃以遠人之獻 而受之非不寶遠物之意 亦非所以綏遠之道也 故書而譏之
  [正義] (凡貢獻正統獻物曰獻某物)
【庚午】 二十五年(周赧王二十四年 ○ 日本孝安一百二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九十一年) 王傳位于太子 釋自稱三老王 太子卽位
【辛未】 顯文王元年(周赧王二十五年 ○ 日本孝靈天皇元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九十年) 春正月 命州郡擧賢良
 命州郡擧賢良之士 一時被選者二百餘人
  [正義] (書嘉求賢也)
三老王崩
【乙卯】 九年(周赧王三十三年 ○ 日本孝靈九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八十二年) 王親耕于郊
 史氏()曰 民君之天也 食民之天也 故爲人君者 必以重民食 爲致治之本顯文爰知小人之依躬執耒耟 以率天下之民 可謂能知重天之天 而克紹觀稼之家法矣
  [正義] (書親耕何美重本也)
立檀君廟 于白岳
 立檀君廟 于白岳 四時遣官 祭之
 史氏()曰 商之祀 夏禹非其祖而祭之 非謟媚而求福 爰出於崇德報功之義也 檀君東方首出之神聖 有繼天立極之德 今顯文立廟而享之 可謂知所崇報者矣
  [正義] (書美崇報神聖之君 不以異代而忽之也)
【乙酉】 三十九年(東周君班四年 ○ 日本孝靈三十九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五十二年) 燕遣使來聘(燕王喜時) ○ 王崩 子潤卽位
【癸丑】 章平王四年(支那齊楚燕趙魏韓秦七國 ○ 日本孝靈四十三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四十八年) 冬十月 朔 日食 晝晦
 日食晝晦 王問禳灾之道 日者雷萬生奏曰 夫日太陽之精也 主生養之德人君之象也 若行於有道之國 則光明焉 人君有過 則蝕而示戒 今蝕如是甚此王者事天不敬大臣顓權天下分裂之象 願王修德焉
北胡酋阿里當夫 請師 伐燕 不許(自是胡不朝貢)
【戊辰】 十九年(支那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國 ○ 日本孝靈五十八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三十三年)王自將擊北胡 敗績
 北胡久闕朝貢王欲伐之 羣臣諫曰 夷狄素無信義 但覊縻而己 今王師遠征若有疎虞大損國威矣 王怒曰 不討反胡 何以服遠不聽 自將進擊之 大敗而還 自此胡生輕侮之心
 史氏()曰 歷觀王者禦夷狄之術亦多矣 約和親重賂遺以求安邊境 此修文而和綏者也 與通關市約以婚姻增其貨幣 而猶背盟好侵邊圉 此和親之無益者也 怒其侵暴忿其逞强躬戎服御鞍馬 雖征伐克獲而費財勞師 終不得快其意 此用武而未服者也 選智畧之臣訓 强壯之卒修亭障烽燧之具 厲長槍勁弩之械 此修備而禦寇者也 盟神遺質以堅其盟 割剝百姓以奉寇讎 信甘言守空約而倘冀胡馬之不窺 此卑下而承事者也 約好永遠名稱通商 旌節長駐於國都 輪舶交錯於要港 殊語駭服慣人耳目 異敎奇技浸潤人心 結我怨叛之徒 以樹黨羽伺我虛實之勢 以謀遠圖 猶指條約爲金石 視公法如仁義 不務修攘之策 徒事謟媚之計 彼乃藉端於宴飮之際 或起釁於文詞之間 戰艦飛渡於電綫之暗 通勁礮闖入於使館之警 衛禍起肘腋 猶扼吭而復拊其背事在倉猝 如疾雷之不及掩耳 全恃同盟之與國臨事 調劑反乃連肚腸而袖手倘冀遊說之行人出奇謀畫擧 皆喪心膽而結舌乃至割地賠餉 爰受保護之名 而寔是附屬之爲政 令受其頣指威權任其掌握流弊之極 不知底於何所 此務姑息而自取禍亂者也 修我捍禦撫綏之方 因其壞亂危亡之機 權時制宜懷德畏威 然後稽首奉貢邊庭 息烟塵之警 黎民無干戈之役者 盖鮮矣 是故聖王之於夷狄 不疎攻伐不妄約誓來 則懲以禦之 而不誘去 則備以守之而不追 但使吾力可恃吾民無擾而己 今章平咈羣臣之諫逞一時之忿 輕身遠征以至於喪師辱國 而不悔誠愚矣 夫故上書擊下書敗績而譏之
  [正義] (凡興師無名曰擊 書譏輕身遠征喪師辱國也)
王崩 子卽位
【己巳】 宗統王元年(支那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國 ○ 日本孝靈五十九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三十二年) 大饑 ○ 以諸嵤敘爲司法(嵤音瑩)
 諸嵤敘曾爲郡吏 用法刻深 王聞之 至是召用之 使捕盜賊
 史氏()曰 吁以盜賊 而不能化之爲良民者 非致治之君也 歲値大饑以良民而迫於飢寒爲盜賊者寔多矣 當賑濟之是急勞徠之 是務齊之以刑法示之 以好惡庶乎 其可也 任深刻之吏 惟緝捕之爲非所以恤刑愛民之道也 故上書大饑下書以某爲某官而譏之
  [正義] (凡正統命官宰相 皆書餘官非有 故不書今書司法 何譏其任酷吏而不知恤刑之義 宗統之司法 諸嵤敘其人焉 其仁暴於此可見矣)
【壬申】 四年(支那齊楚燕趙魏秦六國前年韓亡 ○ 日本孝靈六十二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二十九年) 北胡入寇殺寧州 守穆遠登(寧州今支那滿洲 魯寧城)
 北胡酋長山只喀隆襲寧州 殺守穆遠登 遂大掠而去
【乙卯】 十一年(支那齊秦二國前此楚燕趙魏皆亡 ○ 日本孝靈六十九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二十二年) 王崩 子卽位
【丙戌】 哀王七年(秦始皇政三十二年 ○ 日本孝靈七十六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十五年) 發役夫 如秦築長城
 秦嬴姓 其先有非子者 事周孝王善養馬 封爲附庸邑之秦 至後孫楚(卽莊襄王)簒二周(東西周)納陽翟大賈呂不韋 妾有娠者 生政 政嗣滅六國 稱始皇帝 見圖讖築長城 使人請助 王懼其强 遂發民丁 以送之
 史氏()曰 秦政無道之君也 呑二周滅六國 崇信不經之讖虛 築防胡之城今又求助於隣國 當辭以困民致遠之難 請以代勞充費之 遺不則勵我士馬固我强圉 以備侵暴之患可也 謀不出此而 乃徵發我民丁糜費 我糧餉汲汲乎承順之不暇 何自卑弱之甚也 故書而譏之
  [正義] (書譏不能自强甘人服役也)
【乙亥】 二十年(漢太祖劉邦五年 ○ 西楚覇王項籍五年 ○ 日本孝元天皇十三年 ○ 西曆紀元前二百二年) 漢遣使來請師 ○ 發兵助漢伐楚於垓下(垓堤名在支那亳州眞源東十里)
 秦末沛(支那徐州縣名)人劉邦 下相(支那江東縣名)人項梁 起兵伐秦 梁立楚懷王孫心爲楚懷王 以繋衆心 懷王遣劉邦 伐秦滅之 項籍梁之從子 入關(卽秦函谷關)殺秦 降王子嬰分支那王 諸將佯尊懷王爲義 帝自立爲西楚覇王 以劉邦爲漢王 未幾籍弑義帝 漢王爲之發喪討籍 因與相爭 至是漢王使人請助 王發兵萬人 以遣之(是歲西楚亡)
 史氏()曰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天下之公義也 楚懷王項籍之君也 而籍弑之 昔孔子以魯人 而且沐浴 請討齊恒之罪 况朝鮮之於楚懷有與國之義乎哉 哀王於是焉 遣兵約漢 而討之 所以伸大義於天下也 非懼漢之强凌楚之弱之爲也 故大書而美之
  [正義] (凡調兵曰發 益其勢曰助 聲討有罪曰伐 特書聲楚之大惡而美王之討賊也)
【丙午】 二十七年(漢太祖十二年 ○ 日本孝元二十年 ○ 西曆紀元前一百九十五年) 春二月 流星犯靑邱
 星大如甕缶 其色赤黑 深慘芒角動搖 王問休咎於日者 對奏云 一名梁星所燭之地 占主兵起簒國 願修德而禳之
以燕降人衛滿爲博士 使守西鄙
 初燕秦介之入寇也 取西方之地一千里 至滿潘汗爲界(按滿潘汗今支那盛京省 漢稱眞番郡 唐號忽汗州 徐廣遼東省 番汗縣) 燕爲置吏築障塞 及秦滅燕 築長城至遼東 以燕眞番空其地爲塞屬之外徼 漢興封盧綰爲燕王(漢封盧綰在哀王二十年 漢太祖五年己亥) 爲眞番築鄣縣 遠難守 棄之 復修遼東故塞 至浿水爲界(按浿水遼東之西 遼河甚衆浿水其一也) 眞番之地 復屬於朝鮮 至是 綰叛漢 漢遣兵擊之 綰亡入凶奴 其臣衛滿亡命 聚黨 椎䯻夷服東走 出塞 渡浿水 來降 阿容諛言善 逮王意 王寵遇甚厚 下大夫單通諫王曰 毒草之味反甘 微蟲之害生隙 滿之爲人恭謙太過中 必奸險 不可信用王怒曰 滿途窮跡孤 以赤必來投 反生疑忌 何以容物 汝勿多言通出歎曰千年神器 必角於亡虞之棘手 滿聞之 大懼 乘間 說王曰 臣久在燕 深知遼北地理 且諳漢胡之情 願出鎭邊疆 敢竭犬馬之勞 王大喜曰 卿當此任西北無憂矣 乃拜爲博士 鍚圭 封之百里 守西鄙 於是 滿居秦故空城上下鄣(遼東 樂浪縣雲鄣)
 史氏()曰 人君納忠諫 則家國興 信佞諛則家國禍 哀王咈單通之忠諫 悅亡虜之佞諛 又惑於鎭邊之說畀 以先王之疆土 飼虎狼 而信其不噬以至於禍起 倉猝身竄南荒 而不悟哀哉
  [正義] (書以志朝鮮傾覆之禍己肇於此 且以著衛滿曾臣事哀王 而背其卵育之大恩 眞天地間所不容之惡逆 又以見哀王咈忠諫信佞諛 以致播越之禍也)
【丁未】 二十八年(漢惠帝盈元年 ○ 日本孝元二十一年 ○ 西曆紀元前一百九十四年) 衛滿叛襲京師 王出奔金馬郡(今益山郡)
 滿誘亡黨衆稍多 乃遣人詐告 漢兵十道至 求入宿衛 王許之 滿遂襲京城焚宮殿 王戰不敵 率左右宮人 浮海 南遷至金馬郡
  [正義] (掩其不備曰襲 以見衛滿背恩造反潛師犯上之罪 奔急辭也 以罪哀王恬不爲備 以至狼狽逃竄之失也)
王崩于金馬郡 太子卓卽位
 王崩從臣立太子卓
改國號馬韓(謹按馬韓之馬字 非邦國名號之雅正 此必支那史氏之傳誤然 我東諸史家之傳紀己久 故今從之 ○ 馬韓一作西韓 又或曰慕韓) ○ 衛滿僭號
 滿柳京 稍役屬朝鮮眞番蠻夷及燕亡命者 地方數千里 遂自稱朝鮮王(朝鮮之地 盡爲衛滿所有)
  [正義] (書僭號正統在上也 與角逐之時異矣 故不得以稱王 及自立書之) 右朝鮮 四十一世 共九百二十九年

색인어
이름
金丹藥, 公孫康, , 金丹藥, 公孫康, 公孫康, 公孫康, 公孫康, , 公孫康, 公孫康, , 公孫康, , , , 公孫康, 熊國珍, , , , , 王奔, , , , , , , , , , , , , , , 衛滿, 徐廣, 衛滿, 滿, 滿, 滿, 雲鄣, , 衛滿, 滿, 滿, 衛滿, 衛滿, 滿, 衛滿
지명
紇骨山, 成川郡, 沸流江, 沸流江, 成川郡, 多勿郡, 成川郡, 氈城, 穏城郡, 浿江, 平壤, 大同江, 神山, 浿江, 神山, 竹島, 三陟郡, 鬱陵島, 阿衡府, 遼原, 德川郡, 遼原, 定襄, 郭山郡, 抱州, 抱州, 義州郡, 遼連, 遼東, 九連城, 太安, 玆山郡, 京城, 直隷省, 滿番汗, 盛京省, 遼西, 遼西, 五道河, 五道河, 遼東, 陽山城, 連雲島, 遼東, 遼河口, 遼西, 上谷城, 遼東, 支那, 白岳, 白岳, 寧州, 寧州, 滿洲, 魯寧城, 寧州, 支那, 亳州, 徐州縣, 江東縣, 滿潘汗, 滿潘汗, 盛京省, 眞番郡, 忽汗州, 遼東省, 番汗縣, 遼東, 遼東, 浿水, 浿水, 遼東, 遼河, 浿水, 浿水, 遼北, 遼東, 樂浪縣, 金馬郡, 益山郡, 京城, 金馬郡, 金馬郡, 柳京
오류접수

본 사이트 자료 중 잘못된 정보를 발견하였거나 사용 중 불편한 사항이 있을 경우 알려주세요. 처리 현황은 오류게시판에서 확인하실 수 있습니다. 전화번호, 이메일 등 개인정보는 삭제하오니 유념하시기 바랍니다.

후기조선(後期朝鮮, 기자조선+위만조선)의 역사 및 강역에 대한 기록을 시간 순으로 기록하다 자료번호 : gb.d_0007_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