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中的独岛
  • 从争议看独岛
  • 独岛!在郁陵岛上能够看到

独岛!在郁陵岛上能够看到

朝鲜初期编纂的《世宗实录•地理志》、《高丽史•地理志》,以及《新增东国舆地勝览》江原道或蔚珍县条上记载着关于郁陵岛和独岛的地志,这反映出朝鲜王朝和高丽王朝对于郁陵岛和独岛的主权意志,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然而,它们在内容上存在些许差异,于是造成了解释上的混乱。
因此,日本抓住《世宗实录•地理志》上记载的“新罗时被称为于山国,又被叫做郁陵岛”、《新增东国舆地勝览》上记载的“又有说法认为于山和郁陵原本是同一座岛屿”否认了二岛说。对此,韩国反驳称:“前者(《世宗实录•地理志》)指的是新罗时期的于山国,并不是于山岛(舆地志上标示于山岛是于山国的一部分),而后者(《 新增东国舆地勝览》)不过只是无法得到考证的‘一种说法’,因此,该上述内容对《世宗实录•地理志》和《 新增东国舆地勝览》编纂当时已经得到确认的二岛二名这一事实绝对不会造成影响”。对此,日本反驳称:“韩国取文献的一小节,随意作出解释,这一做法存在不妥”。为准确理解这一问题,不光是前面提及的两个文献,韩国还有必要对涉及于山岛和郁陵岛的同类型古文献作广泛的比较对照,查证相关推测。另外,日本指出韩国《新增东国舆地勝览》和《增补文献备考》等主张二岛说的同时,又留下对于一岛异名的质疑,而且即便主张二岛说,通篇也都是关于郁陵岛的说明,对于山岛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解释说明。[注 013]
〈图 2〉〈八道总图〉(上)和〈八道总图〉于山岛、郁陵岛局部扩大图(下)。于山岛(独岛)绘制在郁陵岛的西面。
zoom
川上健三完全反映了日本的这一观点。川上健三的《独岛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注 014]是独岛问题成为韩日两国之间一桩悬案之后最早出版的一部与独岛有关的研究书籍,这本书对庞大的资料和史料进行了缜密的分析,从历史学的观点对独岛的地位展开了具有说服力的叙述。日本对独岛主权的法律主张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本书当中提及的事实论据。同时,该书在出版30年后的1996年能够以复刻本的形式得以再版也充分暗示了这本书对日本的学者、官员及普通人就围绕独岛的历史事实的认识形成也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注 015]
川上健三对《世宗实录•地理志》、《新增东国舆地勝览》、《高丽史•地理志》、《三国史记》等记录加以比较分析,提出于山岛不是独岛,而是郁陵岛的其他名称,只是国名记作于山,岛名记作郁陵或是武陵而已。他主张郁陵岛和独岛原本是同一个岛屿的依据是韩国古文献《高丽史•地理志》。他认为《世宗实录•地理志》、《新增东国舆地勝览》上将郁陵岛和于山岛记述为是两个相互不同的岛屿,是对《高丽史•地理志》相关记述的误解和误用,只是将原本作为《高丽史•地理志》注解的‘二岛说’移到了正文。然而,他认为的与郁陵岛和独岛相关的这三部文献的成立顺序显然与事实正好相反。[注 016]
中村荣孝、田村清三郎、植田捷雄、太寿堂鼎也引用了类似的记录,指出这只是由于当时地理知识的匮乏而产生了一岛二名的记录。之后,下条正男在解释“二岛相距不远”时,主张应该解释为“两座岛屿与陆地相距不远”。他主张称,根据《庆尚道地理志》和《庆尚道续撰地理志》的格式来看,“相距不远”应该指的是离陆地的距离。[注 017]
下条正男将这一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为了表明“相距不远”指的就是离陆地的距离,他以《庆尚道地理志》晋州牧兴善岛“陆地相去水路十里人民来往耕作”为例,强辩称《世宗实录•地理志》上的记录删除了“陆地相去”。
对此,金秉烈(김병렬)进行了反驳。他指出当时编纂地理志的格式是,如果相关岛屿离陆地不远,就记录下离陆地的位置或距离,如果距离较远或是隶属主岛的属岛,就记录下它与主岛的关系。比如,隶属珍岛的茅岛记载为‘位于珍岛的南面’,隶属楸子岛的清路岛记载为‘位于楸子岛的南面’。[注 018]
然而,金秉烈(김병렬)指出《世宗实录•地理志》在表述岛屿和陆地的距离时,不光只有下条正男所提到的形式而已。《世宗实录•地理志》中在关于京畿道水原都护府下属的南阳都护府的记载上,表述与岛屿之间的距离时,大多指的不是与陆地的距离。仙甘弥岛位于‘花之梁西面水路10里’,大部岛位于‘花之梁的西面2里’,小牛岛位于‘大部岛西面5里’,灵兴岛位于‘小牛岛西面7里’,召忽岛位于‘灵兴岛西面三十里’,德积岛位于‘召忽岛南面60里’,小牛岛位于‘府的北面水路3里’等。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得知,《世宗实录•地理志》中关于岛屿的距离标示并不只是它与陆地之间的距离。
另外,对《世宗实录•地理志》的表述产生影响的《高丽史•地理志》关于蔚珍县的内容中也没有表述蔚珍县与两座岛屿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最后对郁陵岛加以说明的时候叙述了于山与武陵这两座岛屿之间的关系。《高丽史•地理志》并没有收录陆地和岛屿之间的距离,只是在关于蔚珍县郁陵岛的记载的最后说明于山和武陵是两座岛屿的同时,提及了两座岛屿之间的距离。
因此,“二岛相去不远”解释为两座岛屿相距不远较为正确。“二岛相去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简洁明了地说明了郁陵岛和于山岛的地理关系,它是揭示‘于山岛=独岛’这一事实的重要证据。它再次明确告诉我们,虽然日本想方设法企图歪曲历史事实,但是相关的历史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注 019]
但是川上健三主张‘本一岛说’,并且通过相关文献的解释,提出了能够将独岛认识为是岛屿的可视距离圈问题。对于韩国将《世宗实录•地理志》上的“二岛相去不远”、《高丽史•地理志》上的“二岛相距不远”等句子解释为能够看到独岛,日本对此加以否认,并解释为在陆地上能够看到郁陵岛。川上健山甚至运用公式D=2.09( + ) ,[注 020]主张不登上郁陵岛海拔200m以上的地方,就无法看到独岛,就算登上200m以上的地方,由于当时密林繁茂,也没有办法看到独岛。[注 021]
然而,川上健山即使运用了上述公式,也承认郁陵岛标高130m的地方能够看到独岛的顶峰,200m左右的地方就能够认识到独岛是一座岛屿。尤其是川上健山计算独岛西岛的最高峰高为157m,但实际西岛的高度在168.5m,因此在郁陵岛大约120m高度的地方就能够充分望见独岛的顶峰。另外,从郁陵岛海拔约284m的地方放眼望去,独岛海拔50m以上的部分从视觉上可以认识到是一个面,从海拔200m的地方望过去,可以看到独岛约96m以上的部分,至少独岛西岛的顶部看起来是一个三角形。[注 022]
尽管事实如此显而易见,但为了主张在郁陵岛无法识别独岛,他提出的论据是“古时候郁陵岛被密林覆盖,登上高处本身相当困难,就算登上高处,对视野是否开阔到能够看见独岛而心存怀疑。”然而这样的论据不过只是毫无依据的推测而已。同样是推测,反而是“郁陵岛再怎么是茂密的密林地带,登上120m左右的高地未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发生的概率更高。[注 023]
川上健山试图通过对朝鲜初期地理志的比较,否认《世宗实录•地理志》内容的真实性,这与下条正男的主张有关。然而,下条正男主张韩国政府是依据《新增东国舆地勝览》中提到“看得很清楚”来主张在郁陵岛上独岛能够看得很清楚的。然而事实上韩国政府引用的是《世宗实录•地理志》的内容,《新增东国舆地勝览》只是提及了于山岛和郁陵岛的地名而已。另外,下条正男从朝鲜时期安龙福事件时,领议政南九万在陆地上能够看得清郁陵岛这层意义上,引用《新增东国舆地勝览》的内容,误认为韩国政府在说明郁陵岛和独岛之间的关系时也引用了相关内容。
《新增东国舆地勝览》的记载和《世宗实录•地理志》的记载看起来相似,但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又称武陵,或称羽陵。两座岛屿在县正东面的大海之中,三座山峰高高耸立与天齐,南面的山峰稍稍低矮些。天朗气清的时候,峰顶的树木和山脚的河滩清晰可见,顺风的话,两天就能抵达。有一种说法认为于山和郁陵原本为同一座岛屿,方圆百里。[注 024]
 
该资料中出现的关于于山岛和郁陵岛的记载主要以记录郁陵岛为主,这与之前《世宗实录•地理志》中强调两座岛屿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因为两者有很多类似的表述,所以给人一种对《世宗实录•地理志》加以扩充延伸的印象。但是从内容上来看,与其说是在郁陵岛上看得到于山岛,不如应该理解为是在记述从陆地上看得到郁陵岛的面貌。“山峰的树木和海边清晰可见”,与现在没有树木的独岛作比较,可以知道这里指的是郁陵岛。
其次,“顺风的话,两天就能抵达”也与《三国遗事》描述蔚珍到郁陵岛距离时的‘便风二日程’相同,这很难说是在描述从郁陵岛去往独岛的距离。而且郁陵岛与独岛之间的距离大体需要一天左右,与实际情况也不相符合。因此,很难说这是对郁陵岛和独岛之间距离关系的补充说明。与《世宗实录•地理志》中“二岛相距不远”或是《高丽史•地理志》中“本二岛相去不远”相比较,“风便则二日可到”不能明确说明是陆地到郁陵岛的距离,还是郁陵岛到独岛之间的距离,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三国遗事》的记录,解释为是陆地到郁陵岛之间的距离为好。因此,《新增东国舆地勝览》中关于郁陵岛和独岛的记录,与其说是在描述郁陵岛和独岛的关系,不如说是在描述郁陵岛。[注 025]
另外,该记录中出现的“清晰可见”指的是在三座山峰所在的‘哪座岛屿’如果天气好的话,在‘哪个地方’可以清晰可见。然而,这里所说的‘哪个地方’ 如果是陆地则会更恰当,而不是岛屿。因为从后面所说的“两天就能抵达”推测,应该是以陆地的某个地方为基准所言的,并且,‘某座岛屿’想必是离陆地最近的那座岛屿。《世宗实录》记载“新罗时称于山国,一云郁陵岛,地方百里(新罗时期称于山国,又称郁陵岛,方圆百里)”,据此可以推断指的是离陆地较近的郁陵岛,而非于山岛。因为方圆百里,又带三座山峰的岛屿只有郁陵岛。因此,《新增东国舆地勝览》中“清晰可见”的含义是指陆地上能够清晰地看清郁陵岛上的树木,并不是指在郁陵岛能够清晰地看清于山岛的树木。因此,“风便则二日可到(顺丰的话,二日即可抵达)”也是以郁陵岛为基准所说的。即,从陆地到达郁陵岛,如果顺风的话,两天就能抵达。[注 026]
《新增东国舆地勝览》上关于于山岛、郁陵岛的记载主要以郁陵岛的说明为主,这与之前《世宗实录•地理志》中强调两座岛屿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因为两者有很多类似的表述(于山岛、郁陵岛,二岛在县正东海中,风日清明,历历可见),所以给人一种内容上也是对《世宗实录•地理志》加以扩充延伸的印象。但是从内容上来看,与其说是在郁陵岛上看得到于山岛,不如说是在记述从陆地上看得到郁陵岛的面貌。

 
[注 013]
刘美林(유미림)(2008),〈论证‘于山岛=独岛’说的论考〉,《韩国政治外交论丛》29-2, 75~76页。
[注 014]
川上健三(1966), 《竹岛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東京: 古今書院。
[注 015]
朴培根(박배근)(2001), 〈对『竹島の歷史地理學的硏究』(《竹岛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批判性探讨〉,《法学研究》42-1,122~123页
[注 016]
朴培根(박배근)(2001),前文,131~132页。
[注 017]
金秉烈(김병렬)(2002),〈日本对于独岛主权的各种主张〉,《独岛主权研究论集》,参考209页。
[注 018]
金秉烈(김병렬)(1996),《是独岛还是竹岛》,达达传媒(Dadamedia),参考339~340页。
[注 019]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甫(심문보)(2006),前文,44~47页。
[注 020]
D:视达距离,H:物体的海面以上高度,h:视线高度
[注 021]
川上健三(1966),前文,281~282页。
[注 022]
朴培根,前文,133页。
[注 023]
朴培根(박배근)(2001),前文,133~134页。
[注 024]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 45, 蔚珍县条:“于山岛•郁陵岛:一云武陵,一云羽陵,二岛在县,正东海中,三峰岌嶪撑空,南峰稍卑,风日清明,则峰头树木及山根沙渚,历历可见,风便则二日可到,一说于山•郁陵本一岛,地方百里。”
[注 025]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甫(심문보)(2006),前书,48~52页。
[注 026]
刘美林(유미림)(2008),前文,78~79页。
[注 013]
刘美林(유미림)(2008),〈论证‘于山岛=独岛’说的论考〉,《韩国政治外交论丛》29-2, 75~76页。
닫기
[注 014]
川上健三(1966), 《竹岛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東京: 古今書院。
닫기
[注 015]
朴培根(박배근)(2001), 〈对『竹島の歷史地理學的硏究』(《竹岛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批判性探讨〉,《法学研究》42-1,122~123页
닫기
[注 016]
朴培根(박배근)(2001),前文,131~132页。
닫기
[注 017]
金秉烈(김병렬)(2002),〈日本对于独岛主权的各种主张〉,《独岛主权研究论集》,参考209页。
닫기
[注 018]
金秉烈(김병렬)(1996),《是独岛还是竹岛》,达达传媒(Dadamedia),参考339~340页。
닫기
[注 019]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甫(심문보)(2006),前文,44~47页。
닫기
[注 020]
D:视达距离,H:物体的海面以上高度,h:视线高度
닫기
[注 021]
川上健三(1966),前文,281~282页。
닫기
[注 022]
朴培根,前文,133页。
닫기
[注 023]
朴培根(박배근)(2001),前文,133~134页。
닫기
[注 024]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 45, 蔚珍县条:“于山岛•郁陵岛:一云武陵,一云羽陵,二岛在县,正东海中,三峰岌嶪撑空,南峰稍卑,风日清明,则峰头树木及山根沙渚,历历可见,风便则二日可到,一说于山•郁陵本一岛,地方百里。”
닫기
[注 025]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甫(심문보)(2006),前书,48~52页。
닫기
[注 026]
刘美林(유미림)(2008),前文,78~79页。
닫기
List English Chinese Japanese Top
페이지 상단으로 이동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