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中的独岛
  • 从争议看独岛
  • 独岛!在郁陵岛上能够看到

独岛!在郁陵岛上能够看到

明确陆地和郁陵岛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对独岛的认识和利用与对郁陵岛的持续管理及利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郁陵岛距离关系的表述是对郁陵岛认识的结果,这种认识会促进对郁陵岛的利用并促进郁陵岛相关具体知识的积累。
陆地上能看见郁陵岛这一事实是陆地和郁陵岛形成密切关系的契机,因此,新罗智证王13年(512年)讨伐于山国之所以成为可能,也正是因为郁陵岛和陆地近得‘肉眼可见’。因为从陆地上看得见郁陵岛,在郁陵岛上也同样看得见陆地,所以远在异斯夫征服于山国之前,陆地和郁陵岛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形成。
关于抵达郁陵岛距离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被推测于高丽时期1281年到1283年间著成的《三国遗事》上,在关于讨伐于山国的记载中提到了“便风二日程”。进入朝鲜时期,随着与郁陵岛的往来日趋频繁,抵达郁陵岛的时间也被计算得更加精确。《世宗实录》世宗20年(1438年)7月15日记载,护军南荟和司直曹敏从武陵岛回来,进贡了俘获的男女66名和各种物产,状启上记载“船出发后只过了一天一夜就到达了(发船一日一夜乃至)”,说明只需要一天半左右的时间。《世祖实录》世祖3年(1457年)4月16日记载,柳守刚提议在郁陵岛设邑,在建议书中他详细地说明了至郁陵岛的距离。即,“如果刮西风,大约20个小时就能够到达,如果微风摇橹,需要一天左右,无风摇橹也只需要两天一夜就能够到达(西风直吹则丑时发船亥时到泊,风微用橹一划一夜可到,无风用橹亦二日一夜可到)”。
〈图 3〉李瀷(1681~1763)的《星湖僿说》将与弟子间的问答片段集结成册,记录有从韩国古代至朝鲜朝为止的政治、社会、经济、地理、风俗、语言、历史等事实,以及弟子们的见解。
zoom
李瀷的《星湖僿说》(1740)〈郁陵岛〉上记载称:“郁陵岛位于东海,又称于山国,与陆地的距离大约七百里乃至八百里,登上江陵、三涉等地的高地,三座山峰隐约可见……”
李奎远的《郁陵岛检察日记》5月17(阳历1882年7月2日)记载称:“登上这里(召公台),远远地眺望郁陵岛,清楚地看到这座山的山脉。”由此可见,初夏天朗气清时,在召公台上能够看见郁陵岛。
独岛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独岛的认识及利用,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关系所决定的,因此明确理解郁陵岛和独岛的距离关系是核心。关于郁陵岛和独岛间距离的记录不多,尽管如此,有关郁陵岛和独岛之间距离的记录能够留存下来本身就是人们在实际上认识独岛的重要依据。
世宗~成宗时期(1418~1494)是朝鲜王朝统治体制初步完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编撰了全国范围的地理志,还整理了前王朝(高丽)的历史,具体包括《世宗实录•地理志》[1432(世宗14)][注 027]、《八道地理志》 [1477(成宗8年)]、《东国文献备考》1486(成宗17年编纂),1499(燕山君5年校正)]和《高丽史》[1451(文宗1年)]、《高丽史节要》[1452(文宗2年)]等。这些官方编纂的地理志或史书中,除了失传的《八道地理志》和编年体史书《高丽史节要》以外,其它都记载有关于郁陵岛和独岛的地志。具体来说,《世宗实录•地理志》和增补《东国舆地勝览》的《新增东国舆地勝览》[1530(中宗25年)]在江原道蔚珍县条上、《高丽史•地理志》在东界蔚珍县条上各自都有所涉及。这些官方编纂的地理志和史书中记载有关于郁陵岛和独岛的地志,这说明郁陵岛和独岛的确是朝鲜王朝和高丽王朝的领土,在权衡当今韩日两国间独岛主权问题方面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然而,三本地理志关于郁陵岛和独岛的记载内容存在些许差异,在解释上带来了混乱。三本地理志关于郁陵岛和独岛的记载摘示如下。
① 《世宗实录•地理志》
于山•武陵二岛在县正东海中。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
② 《高丽史•地理志》
郁陵岛在县正东海中。新罗时称于山国。一云武陵,一云羽陵。地方百里……一云于山•武陵本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
③ 《新增东国舆地勝览》
于山岛•郁陵岛:一云武陵,一云羽陵。二岛在县正东海中。……一说于山•郁陵本一岛。
 
即,《世宗实录•地理志》记载于山武陵二岛在蔚珍县正东面的海中,相距不远,天朗气清的话能够看得到。然而,《高丽史•地理志》记载蔚珍县正东面的海中有郁陵岛,于山武陵二岛相距不远,天朗气清的话能够看得到。《新增东国舆地勝览》记载于山岛郁陵岛在蔚珍县正东面的海中,据说两岛原本是同一座岛屿。
总而言之,编纂年代最早的《世宗实录•地理志》确定有于山、武陵二岛的存在,而编纂年代比它晚大约20年的《高丽史•地理志》上主张郁陵一岛,同时提及于山、武陵二岛说。完全转载《东国舆地勝览》的《新增舆地勝览》主张于山武陵二岛,同时又提及一岛说。
这里首先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世宗实录•地理志》上认可于山、武陵两岛的存在,但之后的《高丽史•地理志》上反而后退一步,主张郁陵一岛的同时,捎带提及二岛说?然而,考虑到《高丽史•地理志》记述的是高丽时期的地理,那么该疑问就很容易能够理解。一说除了郁陵岛以外,还有于山岛的存在,也反映了高丽时期对于于山岛的认知。
这样一来,三本地理志上关于郁陵岛、独岛的记载就能自然地联系起来了。即,《高丽史•地理志》提出郁陵一岛说,并补充于山、武陵二岛说,《世宗实录•地理志》上发展至于山、武陵二岛说,而《新增东国舆地勝览》继承《世宗实录•地理志》的于山、武陵二岛说的同时,补充了一岛说。
1454年编纂的《世宗实录•地理志》江原道蔚珍县条记载,“于山•武陵二岛在县正东海中”,“ 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这可以说反映了朝鲜初期对这两座岛屿的认识。编纂年代稍晚,但反映高丽后期地理认知的《高丽史•地理志》上添加的‘一云’这一线索随着对两座岛屿地理认知的扩张,到了《世宗实录•地理志》才被加以删除。
蔚珍县正东海中有于山•武陵二岛这一认识一直延续至世祖时期,从前中枢院副使柳守刚的上书可以看出,建议于山、武陵二岛设邑 [1457(世祖3年)]就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并且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稍晚些的成宗、燕山君时期。
但是另一方面,15世纪初叶以来,针对郁陵岛的刷还政策持续施行,遣返岛上居民之后,以‘膜拜本国之罪’对他们进行惩罚,结果导致他们切断了与沿海居民之间的往来,于山岛和郁陵岛渐渐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东海上据传有蓼岛、三峰岛二岛,这归根到底指的就是独岛和郁陵岛,这一新岛说到了世宗、成宗时期主要在永安岛沿海居民之间流传开来。
完全转载自《东国舆地勝览》的《新增东国舆地勝览》江原道蔚珍县条记载称:“二岛(于山岛•郁陵岛)在县正东海中。”在继承了《世宗实录•地理志》记载的同时,又添加了“一说于山•郁陵本以岛”这一线索,也反映了上述的情况。[注 028]
值得注意的是,《世宗实录•地理志》和《高丽史•地理志》上对于郁陵岛和独岛的距离并没有通过数据进行说明,而是用文字加以表述,而这些文字表述简单明了且非常准确地呈现了郁陵岛和独岛之间的距离。

① 风日清明

《世宗实录•地理志》和《高丽史•地理志》上记载有郁陵岛和独岛的存在,地理志上记录下了两者的位置关系,“风日清明”的日子里,就可以望见。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确认两岛的存在。
“于山•武陵二岛在县正东海中。
(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
 
“……一云于山•武陵本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
 
《高丽史•地理志》将两座岛屿的存在当作一种传说记录了下来,相反,《世宗实录•地理志》则将两座岛屿的存在作为事实记录了下来。
今天在郁陵岛上能够看到独岛的日子并不单单只是天朗气清的日子,而是需要在‘独岛附近没有海雾的晴朗日子’才行。郁陵岛周边的岛屿之中,只有独岛能够满足只有在天朗气清的日子才能看见的这一条件。郁陵岛周边的岛屿之中,观音岛离郁陵岛的距离不到100m,竹岛相距大约2km。因此,郁陵岛周边的这些岛屿,除海雾重重弥漫的日子以外,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能够看到。然而,独岛刚好就在‘独岛周边没有海雾的晴朗日子’在郁陵岛上才能看到它的距离内。

② 两岛相距不远

“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这段话最为简洁明了地呈现了郁陵岛和独岛之间的地理关系。它在肉眼可见的地方,不算近,也不那么远。郁陵岛和独岛从视觉上存在于同一个空间,两者离得并不远。另外,只有郁陵岛和独岛满足“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这一条件。由此可知,这是建立在对独岛的具体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作出的记录。“二岛相距不远,风日清明则可望见”简明扼要地说出了郁陵岛和于山岛的地理关系,是揭示“于山岛=独岛”这一事实的重要证据。[注 029]
最初用数值标示郁陵岛和独岛之间距离的文献是张汉相的《郁陵岛事迹》。张汉相从风日清明则可望见这一水平更进一步发展,判断出距离在三百多里。以下是张汉相登上郁陵岛中峰进行观察后记录下来的文字。
东边五里左右有一座小岛,岛屿并不高大,岛屿的一侧长满了海藏竹。雨止雾收的日子,走入山中登上中峰,南北两峰高耸相对,因此被叫做三峰。朝西面望去,大关岭逶迤之貌展现在眼前,朝东面望去,海中有一座岛屿,在遥远的辰时方向,大小不到蔚岛的三分之一,相距不过三百多里。[注 030]
 
〈图 4〉《郁陵岛事迹》
zoom
在张汉相的记载当中,与独岛有关的部分是“西面是逶迤的大关岭,东面可以望见大海,东南面隐约有一座岛屿,大小不到郁陵岛的三分之一,距离不过300多里。”
张汉相提及的‘东南面隐约可见的岛屿’便是天朗气清时,在郁陵岛上可以望见的独岛。对此,日本以证据不足为由加以否认,狡辩称这不是独岛,而是竹岛。但是,对于日本方面的主张,张汉相已有文字记载‘郁陵岛东面5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小岛’,直接提到了日本方面主张的竹岛。因此,我们明确可知这座岛屿并不是竹岛。[注 031]
张汉相称在郁陵岛望见的独岛为东南面‘隐约的’岛屿,并没有直接提及‘于山岛’,但是与张汉相同时代的朴世堂下面明确言及的隐约的岛屿便是于山岛。
“两座岛屿离这里不太远,大风可以吹到那边。于山岛地势低,海气不是非常清朗,如果不登上最高峰的话,就无法看到。郁陵(比于山岛)稍微高一些。”[注 032]
 
根据朴世堂所说,他从名称上对郁陵岛和于山岛作了非常明确的区分,在揭示两座岛屿的距离和位置关系的同时,提到了“于山岛势卑不因海极清朗不登最高顶则不可见”,就是说因郁陵岛在更高的位置,如果天气非常晴朗或是登上高处的话,在郁陵岛上就可以明显看见于山岛。
〈图 5〉观音岛(左)和竹岛(右)
zoom
张汉相和朴世堂的记录不仅证明在郁陵岛上能够看见独岛这一事实,而且也证明在郁陵岛上‘看见的那座岛屿’指的不是竹岛或观音岛。朴世堂指出如果天气不是非常晴朗或是没有登上高处的话,就不能够看见于山岛。因此,于山岛至少不可能是郁陵岛旁边的竹岛,因为像竹岛或观音岛这种郁陵岛周边岛屿由于和郁陵岛离得非常近,即便不登上高处,即便天气稍微有点阴霾,也能够很容易看到它们,因此,朴世堂所说的‘于山岛’只能是比竹岛或观音岛离得更远一些的岛屿,那么除了今天的独岛之外,就找不到其他岛屿了。由此可证,两国之间展开的争论,即围绕于山岛是否是独岛、于山岛即独岛在郁陵岛上是否能够看得到所展开的争论中,韩国的主张是正确的。[注 033]
朴世堂具体谈及于山岛这一事实说明在这之前对于于山岛的认知就已经得到确立。很难说韩国对于于山岛的认知从上古时代就已经确立,但是至少观念上的二岛说至朝鲜中期就已经具体化。从文献上于山和郁陵(武陵)常常被同时提及来看,人们已经认识到除了郁陵岛以外,还有于山岛的存在,这一点毫无疑问,只是没有被具体记述而已。一说于山和郁陵是同一座岛屿,只能说明人们对于于山岛的具体认知还未得到确立,并不是说人们没有认识到于山岛的存在。然而,随着朴世堂和张汉相的记录被发现,我们可以知道朝鲜中期以后,人们对于于山岛的认知得到了确立。况且,张汉相和朴世堂两人都是肃宗时期经历过所谓‘安龙福事件’的人物,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的记录都是从经验得来的,具有写实性。通过他们的记录,我们可以证明于山岛就是独岛这一事实,虽然需要天朗气清或是登上高处的附加条件,但是‘看得见’这一事实对于证明韩国人很早就已经认知到独岛总归是一项于我们有利的证据。
透过史料确认郁陵岛和独岛的可视距离圈的相关记录,可知这类记录是以对郁陵岛和独岛的实际知识为基础的。郁陵岛和独岛从视觉认知上处在同一个地理空间,又通过海流紧紧连接在一起,同时,到了朝鲜后期又通过对郁陵岛的充分利用,形成了一个实质上的海洋生活圈。[注 034] 郁陵岛和独岛互相可以看到的这种地理位置,以及从南海流向郁陵岛的海流条件,都成为促进对郁陵岛利用的契机,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航海经验和知识又进一步促进了对独岛的认识和利用。

 
[注 027]
《世宗实录》在1454年(端宗2年)编撰完成,但是《世宗实录•地理志》以1430年(世宗12年)为基准年度,于1432年(世宗14年)编撰完成。郑杜熙(1976),〈朝鲜初期地理志的编纂〉,《历史学报》,69~74页参考。
[注 028]
宋炳基(송병기)(2004),《独岛主权资料选》,翰林大学出版部,204~208页。
[注 029]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辅(심문보)(2006),前书,44~47页。
[注 030]
张汉相(1694),《郁陵岛事迹》:“ 东方五里许,有一小岛,不甚高大,海长竹丛生于一面,霁雨,马卷之日,入山登中峰,则南北兩峰岌崇相面,此所谓三峰也,西望大关岭逶之状,东望海中,有一岛,杳在辰方,而其大未满蔚岛三分之一,不过三百余里。”
[注 031]
关于张汉相提到的‘隐约的岛屿’不是竹岛这一事实,前面提到的刘美林(유미림)论文的91~92页当中有详细论及。
[注 032]
朴世堂,〈郁陵岛〉: “盖二岛去此不甚远,一飘风可至于山岛势卑不因海极清朗不登最高顶,则不可见郁陵,稍崚”
[注 033]
刘美林(유미림),前面已提到的论文,93~94页。
[注 034]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辅(심문보),前书,104页。
[注 027]
《世宗实录》在1454年(端宗2年)编撰完成,但是《世宗实录•地理志》以1430年(世宗12年)为基准年度,于1432年(世宗14年)编撰完成。郑杜熙(1976),〈朝鲜初期地理志的编纂〉,《历史学报》,69~74页参考。
닫기
[注 028]
宋炳基(송병기)(2004),《独岛主权资料选》,翰林大学出版部,204~208页。
닫기
[注 029]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辅(심문보)(2006),前书,44~47页。
닫기
[注 030]
张汉相(1694),《郁陵岛事迹》:“ 东方五里许,有一小岛,不甚高大,海长竹丛生于一面,霁雨,马卷之日,入山登中峰,则南北兩峰岌崇相面,此所谓三峰也,西望大关岭逶之状,东望海中,有一岛,杳在辰方,而其大未满蔚岛三分之一,不过三百余里。”
닫기
[注 031]
关于张汉相提到的‘隐约的岛屿’不是竹岛这一事实,前面提到的刘美林(유미림)论文的91~92页当中有详细论及。
닫기
[注 032]
朴世堂,〈郁陵岛〉: “盖二岛去此不甚远,一飘风可至于山岛势卑不因海极清朗不登最高顶,则不可见郁陵,稍崚”
닫기
[注 033]
刘美林(유미림),前面已提到的论文,93~94页。
닫기
[注 034]
白寅基(백인기)、沈文辅(심문보),前书,104页。
닫기
List English Chinese Japanese Top
페이지 상단으로 이동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