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句丽与渤海
  • 正确认识韩中历史遗留问题

万里长城的筑造范围

  • ▶ 秦始皇时期的长城延续至大同江。
  • ▶ 通过中国文献与遗迹可知,长城仅修建到辽河。
▲ 中国教科书中标注的长城地图将长城扩张,歪曲为修筑到古朝鲜领土内。
zoom
中国主张,结束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建立统一王国的 秦始皇将长城修到了朝鲜的清川江,甚至延伸到大同江河口。因此,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和地图集中,长城一直延伸到大同江。
这与古朝鲜史为中国史的观点一脉相通,显然是歪曲历史,缩小了古朝鲜领土范围。
据最可信的相关史料 《史记》记载,秦长城东至辽东。据《史记正义》记载,“辽东郡位于辽河以东,秦始皇修建长城东至辽河”,说明长城事实上没有越过辽河。值得注意的是,长城遗址确实出现在辽河以西的阜新 地区,但在辽河以东并没有发现。此外,最近的调查表明,中国主张的由燕和秦修建的大宁江长城其实是高丽时代筑造的。因此,将长城标注至韩半岛西北部地区的中国教科书应予以修正。

“万里长城”的延长问题


2012年6月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历代长城”与长城遗址的分布东至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括城墙、壕堑、附属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在内的长城遗址共计43721处。这是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主管的“长城保护工程”的调查结果。
▶ 从山海关眺望的长城
zoom
中国公布的长城数据引起争议的原因在于,这一调查结果与迄今为止广为人知的有关长城的认识大相径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将中国的长城定义为:从河北省山海关到甘肃省嘉峪关之间长为6000公里的军事工程。将6000公里换算成约1万里,所以称为“万里长城”。
然而,中国公布的结果将长城的长度增加到约4万里,与已知的常识不符。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没有称之为“万里长城”,而是使用了“历代长城”的新名词。但是,“历代长城”将汉族以外前近代活跃在东北亚地区的所有民族修筑的城墙都包含在内,引发了更大争议。
对韩国来说,长期支配满洲的高句丽及渤海的多处城郭也被纳入了“历代长城”,韩国祖先留下的遗址变成了中国遗址。目前所知,高句丽修建的吉林省老边岗土长城和渤海筑造的黑龙江省牡丹江边墙等被归入了“历代长城”。史书记载,高句丽的“千里长城”是为抵御唐的侵略而筑造的。然而,高句丽长城不知不觉变成了敌人——唐的长城。很显然,中国的“历代长城”完全无视了历史事实和遗址。
那么,中国的“历代长城”问世的背景是什么呢?国家文物局发布“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以后,中国媒体以“历代长城”取代“万里长城”的称呼,其意图可以从中揣测一二。那就是重新打造中国人的象征与骄傲——“万里长城”的形象,将其塑造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暴露出试图证实“历代长城”跨越的广阔北方地区自古便是中国领土的用意。即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不知何时变成了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论”的象征物。
“长城保护工程”虽然不能被纳入“东北工程”,但却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论”这一历史认识。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东北工程”仍在继续进行。

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


保护中国各地损毁严重的长城遗址,规范长城的利用,对目前遗留的长城资源进行正确调查与判定的一项工程。 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主管。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保护遗址,这一点从2009年重新确定“明长城”长度的先例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打着保护遗址的名义,标榜“历代长城”,意图将长城打造成中华民族的象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论


▼ 中国主张虎山长城为明代长城东端起点,其长砖墙的修复令人联想到了“万里长城”,看起来好像这样的城墙确实存在过。
zoom
中国是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绝大多数,55个少数民族尽管规模有大有小,但广泛分布在战略要塞和资源宝库地区,从中国政府的立场来看,克服少数民族的分离倾向是一大课题。为此,中国创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新的意识形态。主张现在中国境内的全体民族构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不是近代才形成的,而是根据从遥远的史前时代至今的历史经验自然形成的实体。

 
秦始皇
战国时代秦国国王,第一次统一了分裂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46~210年
닫기
《史记》
汉武帝时期的宫廷史学家司马迁记录了从上古时代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101年)2600年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通史。
닫기
国家文物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与文化遗产和博物馆有关的各种事务。
닫기
国家测绘局
中国国土资源部下属的行政机关,负责中国境内的测量工作。
닫기
List Korean English Chinese Japanese Top
페이지 상단으로 이동하기